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市场监管总局:三个维度推动质量认证数字化转型

2025年09月12日15:54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郝帅)今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专题新闻发布会。

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姚雷表示,推动质量认证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性工作。为了营造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确保《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能够落地见效,《指导意见》从三个维度提出了系统性保障措施。

一是在争取政策支持方面,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作用,统筹支持质量认证数字化共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平台建设,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认定、融资信贷等措施激励认证机构加大数字化转型发展力度。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质量认证技术基础,创新开展数字化认证新模式,制定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探索实施“沙盒”监管。

二是在强化标准引领方面,围绕数字认证全流程,加快推进数据格式、审核流程、人员资质、文档留存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统一接口协议和技术底座,解决当前标准缺失、数据孤岛等问题。统筹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衔接与互补,促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基本规范和规则统一。

三是在推动国际互认方面,鼓励国内认证检测机构、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参与IEC、ISO等国际组织的数字认证规则制定,推动我国优良经验和实践“走出去”。引导认证从业机构结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与自身优势,探索质量认证数字化国际互认合作项目,加强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衔接互信。

姚雷表示,总的来说,政府不仅提供资金、制度等“硬支撑”,还通过推动标准融合、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等“软能力”建设,引导全行业共同打造高水平、强引领、可信赖的数字化质量认证体系,通过“让信任更有效地传递”这样一个核心目标,使得质量认证更有智慧,促进产业、企业间质量提升、建圈强链,促进市场、消费端减少选择成本、盲选优选,促进国内外互联互通、将中国的数字化实践转化为竞争优势。

(责编:郝帅、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初步统计,2025年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少增485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16亿元,同比少减76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55亿元,同比多减30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942亿元,同比少增161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23亿元,同比少减256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少221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4.6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669亿元,同比多1093亿元。…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初步统计,2025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19万亿元,同比下降21%;委托贷款余额为11.15万亿元,同比下降0.6%;信托贷款余额为4.49万亿元,同比增长5.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12万亿元,同比下降4.1%;企业债券余额为33.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政府债券余额为9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1.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99万亿元,同比增长3.4%。…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