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全国科普月活动亮点展示

数字技术丰富公众体验

2025年09月26日09:21 | 来源:科技日报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天文科普课堂上,孩子们佩戴AR眼镜看星座与行星“浮现”眼前,在“触摸星辰”中理解天体运行规律;生命科学课堂中,MR技术让孩子们可以“解剖”虚拟人体器官模型;科技馆里,戴着VR头显的观众时而“穿越”到恐龙时代,与三角龙和霸王龙互动,时而又“进入”细胞内部,探索DNA结构的奥秘;数字博物馆内,参观者借助AI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时代的变迁……

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各地掀起了一场以AI、AR、VR、MR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科普潮流。数字技术赋能之下,课堂、科技馆、博物馆等实体科普空间的科普内容变得更加鲜活。一幅崭新的科普新图景正被悄然绘就。

“静态观赏”向“探索参与”转变

“穿过光影长廊,我们的‘数说铜鼓’研学之旅就正式开启啦……”伴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学老师的讲解,记者走到了一块裸眼3D屏幕前。屏幕上,冷水冲型、北流型等广西古代铜鼓变得“触手可及”。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广西古代铜鼓铸造体验空间。该空间采用了多点触控智能交互透明屏技术,将四面屏幕组合成一个魔方屏,营造出古代铜鼓铸造工坊的场景。观众只需通过屏幕进行交互操作,就能了解古代铜鼓的铸造工艺,沉浸式感受古代铜鼓从制模到浇注成型的完整铸造流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广西古代铜鼓,博物馆运用AR、多点触控智能交互透明屏、体感音画互动等数字技术,将铜鼓的“前世今生”向观众娓娓道来。

当前,推动科普形式从“静态观赏”向“探索参与”转变,已经成为共识。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在科普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着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密布的晶体管、线路和电子接口,芯片设计原理和结构等不再是纸上晦涩难懂的文字,变成了“电子迷宫”中一个个有趣的关卡。孩子们在科学游戏中探寻着芯片的奥秘。

“知识传递”向“体验创新”升级

“透过VR眼镜,我看到兵马俑就在眼前,书本上关于兵马俑的知识在互动体验中变得更加易于理解!”来自上海的小学生李芷熠一边体验着“兵马俑奇妙夜”VR项目,一边兴奋地说。在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科普‘川’越生活”科普集市现场,记者看到,许多像李芷熠一样的市民,正排着长队,等待着参与体验VR项目。

全国科普月期间,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松江区、浦东新区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AR、VR体验活动;上海天文馆则运用XR+AI技术将“行走的天文馆”体验课程送至街道、社区。

在全国科普月大连市甘井子区主场活动暨“徜徉科学星河邂逅烟火人间”互动科普节上,大连工业大学单鹏教授团队研发的“AI多模态+AR沉浸式数智互动系统”打破场景局限,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体验。

例如,在国家级非遗剪纸展馆展区,该系统可精准识别人体动作、语音指令和空间信息,观众指尖跟随虚拟引导即可模拟剪纸创作,推动非遗技艺传承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向“体验创新”升级。此外,面对复杂的工业机械拆解需求,该系统还能将大型机床、发动机等设备“拆解”为三维部件,观众点击任意零件,其材质、功能及装配原理便立即呈现,让传统科普中“看不到、摸不准”的科学知识在互动体验中变得生动可视。

“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更拓展了知识传播的边界,突破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限,为科普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湖北大学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专业负责人、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余日季告诉记者,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升级和普及,科普的魅力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秋季去哪儿玩?农业农村部发布60条秋季精品线路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李栋)近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产品加工指导司)举办2025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发布60条秋季精品线路和221个精品景点,为城乡游客提供亲近田园、品味乡韵、共享丰收乐趣的秋日休闲指南。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20号台风“博罗依”的中心已于今天(26日)凌晨1点前后在菲律宾萨马岛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今天早晨其强度由台风级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萨马岛西部近海海面上,距离海南省三沙市东偏南方向约1360公里,就是北纬12.4度、东经124.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300-32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为100-120公里。 预计,“博罗依”将以每小时30-3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今天白天穿过菲律宾中部后,于27日凌晨进入南海东部海域,之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再次增强,并向海南岛南部海域靠近。…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