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举行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点击播报本文,约
![]() |
观众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参观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
![]() |
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工作人员(左三)在介绍一台对地观测卫星。 |
近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
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
产业链条日益完整
峰会期间,《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和《北斗应用十大领域典型场景案例集(2025年)》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产业规模保持稳步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说,从早期北斗一号的双星区域试验,到如今北斗三号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导航的精度从十米级跃升至亚米级,时间同步能力进入纳秒时代,既赋能千行百业,也走进千家万户。
数据显示,北斗产业链条日益完整,涵盖上游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元器件,中游的终端设备和系统集成以及下游的运营服务等,从业人员近百万,企事业单位数量约2万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冠宇表示,北斗产业正在进入规模化应用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北斗已经从建成、好用,走向用好、用广。
北斗创新成果集中亮相是一大亮点,峰会集中发布了33项北斗创新成果,覆盖高精度芯片、低空经济操作系统、消费级高精度定位终端、北斗语音消息应用等多个方向,并通过路演展示了六大典型案例,凸显“北斗+”和“+北斗”的融合创新趋势。例如华大北斗的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首次捕获卫星信号的时间不超过两秒;武汉大学和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的低空经济·天鉴操作系统,实现空域的集约化利用,衔接空管、通信等系统,建立安全预警与冲突规避机制,让低空飞行从“无路可循”转向“有路可走”。
为推动成果落地,峰会期间还举行了2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产业园建设、海外应用推广、无人装备研发、终端生产基地等多个方向。此外,北斗实验室联盟也正式成立,联盟采用“1+6+N”建设模式,即一个总部、六个分支基地和若干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北斗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规模应用走进千家万户
北斗的规模应用不仅体现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届峰会期间,多个论坛与展览集中展示了北斗“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生动场景。
走在街头,扫扫二维码骑走共享单车,抬手看看运动手环上的步数,或是使用无人机拍摄,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都依赖着北斗的定位信号。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的39个城市(区)成为北斗示范城市。2025年上半年,新增北斗设备超200万台套,有效带动北斗应用规模化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介绍,这些示范城市累计推广的北斗独立定位应用已超过623万台套,其中共享两轮车、穿戴设备、汽车、船舶、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数量大幅上升,已经成为北斗规模应用的新名片。
蓝皮书显示,2024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94亿部,同比增长6.5%,其中约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北斗安装率接近98%,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北斗安装率均有所提升,成为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最大的应用载体。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说,现在全球用户都能通过高德体验到“中国精度”。今年“五一”当天,高德收到和处理的北斗信号超过9000亿次,这体现出北斗在大众出行服务中的规模化应用与稳定供给。
目前,可穿戴设备已跃升为北斗应用的第二大市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8年,全国支持北斗的可穿戴设备年出货量将增长到4795万台,可穿戴设备北斗安装率将逐步增长至74%以上。此次峰会上,华为与中时空合作的北斗语音消息技术首次应用到大众消费终端,可以让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语音求救。据了解,华为即将推出的智能手表,将首次支持北斗卫星语音消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郑晋军指出,北斗系统具有“通导融合”的鲜明特色,既能提供导航定位,又支持短报文通信,这使其在移动通信无法覆盖的应急场景中能够直连卫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表示,短报文功能正加速向大众消费领域延伸,与智能手机等终端结合,将为未来的应用生态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斗不仅是中国的北斗,也已成为世界的北斗。本届峰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北斗的合作实践与未来前景展开交流。
蓝皮书显示,在国际合作方面,北斗系统服务能力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其中的14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北斗系统相关服务及产品。
在沙特、阿联酋,农田装上北斗终端后,实现了精准灌溉和自动施肥,农作物增产、成本下降;在迪拜港口,北斗定位用于集装箱装卸和运输调度,提升了效率,缩短了货物周转时间……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参会代表团团长艾哈迈德·穆斯塔法·法赫米·哈菲兹介绍,北斗已在阿拉伯国家落地多个应用案例。同时,中国还为阿拉伯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帮助其建立本地化的北斗技术团队。
此次峰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发布声明,提出将围绕北斗应用,加强政策对话、经验分享、能力建设和务实合作,共同研究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北斗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推广计划,促进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迈上新台阶。
老挝技术与通讯部副部长赛萨纳·西提蓬介绍,北斗正为老挝交通和农业提供支撑。在中老铁路,北斗用于运输调度和跨境物流管理,让列车运行更高效;在农业和灾害防控方面,北斗赋能智能灌溉和灾害预警,为民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北斗不仅是一个导航系统,更是一条连接科技与民生的纽带,一座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西提蓬说,北斗之光不仅会照亮老挝的发展之路,也会温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前行脚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