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新需求为中秘经贸合作添动力(专家解读)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 |
今年5月,在秘鲁钱凯港,集装箱船“金奈”轮停靠在3号泊位。 |
秘鲁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之一。秘鲁外贸旅游部网站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5月,中秘贸易总额为191.49亿美元,同比增长30.7%。中国为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日前报道称,中国正积极助力拉丁美洲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该报道援引《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报告,将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的秘鲁钱凯港列为典型成功案例。作为中国在拉美地区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钱凯港预计每年可为秘鲁带来约45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并创造超过8000个直接就业岗位。
报道称,钱凯港致力于打造成为连接南美洲与亚洲的关键物流枢纽,其建成将显著优化物流效率,为中秘经贸提供便利。
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变化为全球贸易伙伴带来了新机遇。我们注意到,秘鲁的特色产品正与中国的消费新趋势形成良好呼应,这为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在中国市场,我们观察到几个消费新趋势。首先是健康消费的兴起。中国消费者日益注重饮食健康,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得益于这一趋势,秘鲁的蓝莓、牛油果和藜麦等农产品,正赢得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如今,秘鲁牛油果已被用于制作流行的酸奶饮品,而蓝莓、葡萄等产品也通过进博会等平台,直接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其次是对便捷性的需求显著提升。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烹饪效率的追求,催生了冷冻食品市场的繁荣。我们注意到,许多年轻人没有足够时间进行传统烹饪,转而选择高品质的冷冻食品。为此,我们在保持新鲜果蔬供应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冷冻蔬果等产品走入中国市场。
第三是情感消费与“悦己经济”的兴起。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情感共鸣和个性表达买单。以LABUBU为代表的潮流玩具就是其中的代表。秘鲁的羊驼玩偶也凭借其温暖治愈的形象、毛茸柔软的触感,以及浓厚的秘鲁文化气息,走进了不少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在去年第七届进博会与今年的第八届进博会上,秘鲁展台的羊驼玩偶就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赏玩,玩偶的展位成为现场的热门点位。受中国本土文创品牌的启发,我们也正尝试开发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情感温度的新产品。
第四是精品化与个性化趋势明显。在咖啡领域,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具特色的产地风味。秘鲁的多种特色咖啡正凭借独特风味图谱,逐步获得中国咖啡爱好者的认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下沉市场的咖啡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在这些新趋势下,中秘经贸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得益于中秘自贸协定,双边贸易持续扩大。目前许多秘鲁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双方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除了传统的蓝莓、牛油果等产品,近年来碧根果等新产品也通过检疫认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在物流领域,物流通道的升级也为两国农业贸易注入新动力。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的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于2024年11月正式开港运营,是连接南美与亚洲贸易的重要枢纽。过去,秘鲁货物需经北美洲港口中转,再换装大船运往亚洲,流程繁琐、耗时较长。而“钱凯至上海”直航线路开通后,货运时间显著缩短,秘鲁到中国的生鲜农产品航程从原来的35天减少至23天,物流成本也同步下降。这一变化极大提升了蓝莓、牛油果等秘鲁生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中秘经贸合作切实惠及了民众。以羊驼玩偶为例,该产业每年保持20%—35%的增长,为秘鲁当地工匠特别是女性手工艺者创造了可观收入和就业机会,更让这项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焕新。如今,在秘鲁,更多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跟随长辈学习这门承载着文化与记忆的手艺。与此同时,中国合作伙伴在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上的成熟经验,也助力我们更精准地把握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让秘鲁产品更好地融入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继续通过中国的进博会等重要平台,展示秘鲁优质、多样的产品。期待与中国伙伴携手,在农业技术、市场开拓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把握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
(本报记者 林子涵采访整理)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