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保供系列报道之三
各地多措并举为冬季能源供应保驾护航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进入冬季,多地气温逐渐降低,北方地区全面开启供暖模式,季节性用能高峰即将到来。各地能源行业开足马力,加大供应力度,完善设施建设,多措并举,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保驾护航。
“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是维持社会运转、促进产业升级、彰显技术实力、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朱继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障冬季能源供应安全稳定能够满足居民取暖和产业发展的用能需求;同时可以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边界”,推动电网技术迭代升级。
此前召开的2025—2026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区、有关企业要稳定能源生产供应,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履约,全力做好高峰期能源保供,重点保障民生采暖用能,提升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应对水平。
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一系列工程陆续投产、项目加速落地,能源供应体系的安全性、稳定性持续提高,为冬季取暖和生产保驾护航。
在江苏,利港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配套的500千伏桃花港开关站投运,配套线路同步建成,为后续机组接入电网、提升今冬电力供应能力奠定了基础;在新疆,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将500多万立方米天然气汇入天然气管网,塔里木油田柯克亚储气库注气突破2亿立方米;在宁夏,“宁电入湘”工程全面建成投运,使宁夏外送电能力从1400万千瓦跃升至2200万千瓦,为华北、华东、华中地区送入塞上绿电……
与此同时,储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电力系统配备大型“充电宝”,助力电网灵活调节,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居世界首位。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机械轰鸣,工程车辆穿梭其间,数千名建设者加紧作业,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正酣。据了解,按极端用电高峰时每个家庭10千瓦的功率来算,该项目可以同时为30万户家庭供电。“储能电站能起到调频作用。”相关负责人介绍,“用电和发电不平衡时,电网频率会产生波动,储能电站能够精准调节,保障供电的稳定性。”
宁夏积极发展储能技术,多个项目建成投运,为新能源发电及电网调度提供了安全保障。在银川,戈壁腹地中一座座“电池仓”整齐排列,100兆瓦/2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并网投运;在中卫,当地利用废弃矿洞建设的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即将投运;在吴忠,15座共享储能电站通过简化后的电网并网流程实现快速投运……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宁夏通过储能充电增发新能源电量16.2亿千瓦时,截至目前,宁夏储能装机已达664万千瓦。
朱继忠表示,冬季电采暖、电锅炉、“煤改电”等负荷快速增长,用电需求呈现尖峰化特征,使电网调峰调频压力增加;同时寒潮、冻雨、暴雪等天气易造成输电线路覆冰、变电设备低温故障、光伏板积雪等问题,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
为保障迎峰度冬能源供应安全稳定,朱继忠建议从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协同推进。在电源侧,加快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大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建设力度,推动风光储一体化电站、虚拟电厂及电网侧储能建设。
在电网侧,加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和融冰技术应用,对关键设备进行耐寒、加固和巡检工作,提高电力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韧性,并优化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利用,实现资源互济和应急支援。
在负荷侧,全面推广需求响应和分时电价,引导居民和工业用户错峰用电,推动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有序充电,实现削峰填谷;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负荷预测、设备状态监测和调度决策水平,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相关报道: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