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在21日向中國的消費者及社會各界的公開信中承認,其公司在中國存在“個別銷售人員沒有完全遵守及執行公司的政策及規定的情況”。截至發稿,此前稱已經介入調查核實的監管部門尚未公布調查結果。
在美國曾被六州司法機關調查,多次被處以罰款﹔擅自使用研究人員姓名,被知名大學斷絕聯系。
宣傳虛假信息、組織聚會“洗腦”,這樣一家知名的跨國直銷公司,在短時間內發展出眾多直銷商。
商務部16日上午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3年商務工作運行情況。針對日前媒體報道的如新涉及傳銷的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稱,商務部正在對有關報道情況進行核實。沈丹陽表示,商務部注意到近期有關如新涉嫌傳銷的報道,對有關報道情況正在進行核實。沈丹陽稱,商務部支持和保護直銷企業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對任何單位、企業、個人的傳銷和違規直銷行為,支持相關部門根據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予以查處。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16日表示,2014年1月15日、16日《人民日報》第9版刊登了題為“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的報道。對此,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高度重視,立即要求相關工商機關進行調查核實。如情況屬實,工商部門將依法依規作出處理。
記者採訪曾查辦如新公司傳銷案件的哈爾濱市南崗區工商局公平交易科科長解宏。他說,南崗區工商部門曾在2007年7月16日對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涉嫌傳銷的行為予以立案,經2個月左右的調查取証,認定其存在“團隊計酬”等傳銷行為。
解宏告訴記者, “當時我們的一位同事獲得線索,省電視台也派出記者採取暗訪等形式,先后取証2個多月”。據介紹,當時查証的一份如新公司的銷售業績獎勵比例表,揭露了如新公司傳銷行為。“他們採取了團隊計酬金字塔式的激勵機制,上層的人吃下層人的業績,逐層吃,隻要有銷售業績,每層都能吃到利益。”解宏告訴記者。
黑龍江省本地媒體曾多次隨同工商部門對如新傳銷行為進行過調查並進行了報道,其中包括了“交納500—1000多元入門費成為會員”“ARO銷售業績加分晉級制度”“見習業務代表及業務代表向公司介紹顧客並成功地與他們維持長期的關系,公司將給予5%的顧客維系獎金作為獎勵”等。【詳細】
但購買500元產品才能入會的門檻,“上線”可從“下線”銷售收入中獲得提成,都顯示著這家公司涉嫌違反《禁止傳銷條例》。
本報關於如新公司虛假宣傳的報道發出后,不斷有讀者留言,講述身邊的親人朋友怎樣受如新的影響,從大學生、公務員、記者、企業高管,變成如新直銷商。他們為了做“如新”,有的賣掉了房子,有的辭去了令人羨慕的工作。這些本應是社會精英、家庭支柱的高素質人才,為何變成如新公司和上線非法牟利的工具,卻不自知?又是什麼讓他們如此飛蛾扑火?
有離開如新的人告訴記者,都是因為如新強大的“心理攻勢”,“當初認為自己自控能力很強、立場很堅定,不會受到這種宣傳的影響”,沒想到一時好奇,卻從此沉淪。如此強大的“洗腦”和精神控制能力值得警惕。
合法的牌照,光鮮的形象,如果不是讀者來信中的描述和質疑,初次接觸如新公司時,記者還以為這是一家成功的跨國公司。【詳細】
一、參與傳銷的都是低知識、低智商、低收入的人嗎?
傳銷機構發展成員的秘訣是“洗腦”。現實生活中有不如意或者心理防線有漏洞的人,都容易在人群聚集的場合被“洗腦”。
二、採用傳銷模式的都是很低級的公司嗎?
成規模的傳銷公司需要完善而有誘惑力的“理論體系”和“分成體系”,需要制造“洗腦”所需要的素材,這些素材都需要“人才”進行成熟的策劃和實施。
三、傳銷僅僅只是騙人錢財嗎?
傳銷的特征之一是通過虛假信息對成員進行精神控制,使其心甘情願、不擇手段地從身邊的熟人獲取暴利或者拉熟人下水。現實中,很多人因為傳銷跌入貧困,個人生心靈受到極大沖擊,甚至遷怒於社會、影響社會穩定。
四、一些總部在美國的直銷公司真的“模式在美國很受歡迎”嗎?
在美國,運用金字塔式的多層發展經銷員模式也是違法的。【詳細】
如新公司從事個人保養品與營養補充食品的直銷與研發,是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據如新公司官方網站介紹,其在全球43個市場擁有超過5000名的員工,年營業額達15億美元,擁有超過 6 億美元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