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建文
劉然
賈興鵬
李政杰
段曉夢
劉旭
伊琳娜
別克杜爾德在土庫曼斯坦國家通訊社接受了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前方報道記者的獨家專訪,別克杜爾德介紹,目前土中兩國推動了一系列大項目合作,土中戰略伙伴關系實現良好開局,兩國已成為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守望相助的命運共同體。 別克杜爾德說道,土庫曼斯坦將搞好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復興氣田二期開發等項目,如期實現對華輸氣目標。對於未來預期,別克杜爾德表示,雙方將繼續深化能源合作,確保該天然氣管道建設和運營,做好復興氣田二期產能建設。在談到土庫曼斯坦與中國的合作領域時,別克杜爾德認為,“土庫曼與中國的合作並不局限於天然氣管道。”
在土庫曼斯坦,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年輕,時尚,時不時就奔波於中國和土庫曼斯坦之間,並且每次都是大包小包,滿載而歸,他們並不是來中國旅游,而是從中國“運輸”物美價廉的貨物,然后到土庫曼斯坦銷售。 和古老的絲綢之路不一樣,他們並不是靠駱駝和馬運輸,而是迅捷的航空公司,每周兩趟從北京到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直達航班,僅需7個小時,他們便能獲利頗豐。。 他們,有時被稱為“倒爺”,有時,又被稱為“新絲路”的開拓者。無論如何,他們在為生存或者理想而奔波著,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前方報道組記者,有幸與他們同行,見証了他們的酸甜與苦辣。
日前,中國駐土庫曼斯坦大使肖清華在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獨家接受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前方報道組記者採訪時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沿線國家齊心協力,共同建設。 其中,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途徑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給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經濟收入,可以說,該天然氣管道已名副其實成為一條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的“藍色絲綢之路”。
日前,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前方報道組記者在土庫曼斯坦採訪時發現,與中國展開多方面合作的土庫曼斯坦,正在掀起一股“漢語熱”,學習漢語成為土庫曼青年驕傲和自豪的事情。據中國駐土庫曼斯坦大使肖清華透露,目前在中國學習的土庫曼留學生已超過1000人。27歲的土庫曼斯坦人薩帕姆拉特,今年7月剛從蘭州交通大學畢業,2009年,他從土庫曼斯坦到蘭州大學學習5年,畢業后選擇回到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在中石油土庫曼分公司從事漢語翻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