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我就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后出訪的第一個歐洲國家。在中國文化中,“第一次”總是具有象征意義。我選擇瑞士並非偶然,因為有幾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這幾件都是中國對外開放具有標志性的大事,也都與瑞士有關。
其一是推動中瑞自貿區進程。其二是加強雙方金融領域交流與合作。其三是進一步增進兩國互信與理解。
訪印期間,將簽署有關經貿合作文件,舉辦首屆中印企業首席執行官論壇和中印商務合作峰會晚餐會﹔訪巴期間,雙方擬簽署三個政府間有關經貿協議﹔訪瑞期間,商務部高虎城部長將會見瑞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施耐德-阿曼,就中瑞經貿合作交換意見﹔訪德期間,商務部將與德經濟部共同舉辦中德工商界午宴,李克強總理將出席並發表重要演講。其間,中德企業還將簽署經貿合作協議,涉及汽車、機械、化工、船舶等領域。
兩國產業的互補性也很強,印度在信息軟件、生物制藥等方面具有優勢,中國在機電輕紡、新興產業等領域發展較快﹔印度正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在這方面經驗豐富。中印兩大市場的對接可以產生“1+1>2”的疊加效應。
明確了兩個潛力最大市場對接互補的新途徑。雙方探討了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事項,確定要開展產業園區和鐵路等方面大項目合作,推動雙邊貿易動態平衡和經貿合作規模持續擴大。
探索了兩個新興經濟體互聯互通的新方式。雙方願共同倡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加強邊境貿易,推動形成更大的市場和發展合力。
我們願啟動中印區域貿易安排的談判,願與印方共同抵制保護主義,為擴大合作創造更好條件。【詳細】
雙方要繼續用好兩國自由貿易協定,推動第二階段第二輪中巴自貿區降稅談判,不斷提升中巴經貿關系,使兩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並在動態中實現貿易平衡。
中國願與巴方一道,加快推進喀喇昆侖公路升級改造項目,並積極探索和制定中巴經濟走廊遠景規劃,促進南亞、東亞互聯互通,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不斷拉緊中巴利益紐帶,為本地區國家間開展合作提供示范。
我們願與巴方共同努力,以大項目合作為契機,繼續加強金融和投資合作,繼續集中力量推進在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海洋、能源、農業、防務等領域的合作。【詳細】
中瑞自貿協定於2011年1月正式啟動,在兩年半時間內,雙方經過九輪談判,已就實質性問題達成一致。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瑞士聯邦主席於利·毛雷爾的見証下,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與瑞士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施耐德-阿曼在瑞士伯爾尼簽署《關於結束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
協定的零關稅比例高。瑞方將對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實施零關稅,中方將對瑞方84.2%的出口最終實施零關稅,如果加上部分降稅的產品,瑞士參與降稅的產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協定涉及許多新規則。例如環境、勞工與就業合作、知識產權、政府採購信息交流、競爭等等。【詳細】
雙方一致同意保持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加強各層次磋商交流,推進經貿、農業、城鎮化、人文等領域合作。
李克強說,中方十分關注歐盟對中國光伏、無線通信等產品進行的“雙反”調查。這些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向國際社會發出了錯誤信號,不僅不利於中方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損害了歐洲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行不通,損人不利己,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我們主張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堅定維護世界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默克爾表示,德國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歐中關於光伏等產業的分歧,認為歐盟對有關產品征收永久性關稅無濟於事,應採取措施予以避免。希望各方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深入交流,消除隔閡,迅速解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