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愛一行!”電影《瘋狂的賽車》裡的這句經典台詞曾令人捧腹,但這句話套用在泉州一批文化研究專家的身上,卻十分貼切,令人感動。
採訪泉州先賢墓與洛陽橋時,泉州文物保護管理所女研究員黃真真擔任我們本次的解說。59歲的黃真真干了大半輩子的文物保護工作,對泉州的文物遺跡,她如數家珍。“踏上這一個台階,我們就步入了‘時光隧道’。”在邁進先賢墓文物保護區時,她用一句話就抓住了我們的耳朵。“有首歌唱得好,‘這裡的石頭會唱歌’,我們這裡的每塊石頭都會說話。”在洛陽橋上,黃真真指著一塊塊古老的石板,向我們講述著它們傳奇的歷史故事,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在向別人夸耀自己的孩子。
為了不落下每一句精彩的解說,我全程緊緊跟著黃真真的腳步,順著台階走上先賢墓時,我倆是前后腳。走在隊伍第一個的黃真真看到草地上有一個大紅色塑料袋,就快步走過去撿起來放進了不遠處的垃圾桶裡,整個過程不到三秒鐘,我反應過來時特懊悔自己沒來得及抓拍下這個鏡頭。我下意識地環顧四周,一張小紙條大小的垃圾都再也找不到了。黃真真看護先賢墓和洛陽橋多年,就像一位賢妻愛護、經營自己的家一樣,她細致周到、有條不紊、兢兢業業。
泉州這幾天很悶熱,黃真真開始解說沒多久就滿頭大汗,我們帶隊的人民網副總編輯劉紅心細,掏出紙巾上前遞給她,黃真真笑著擺手說“謝謝,我有,我有”,邊說邊從包裡掏出了自帶的毛巾開始擦汗。講解的歷史背景太多,記者團隊裡的一位同事一時記不下來著了急,黃真真趕緊從包裡拿出一本介紹先賢墓的小冊子,安撫她:“我說的這裡面都有寫,送給你,你拿回去看。”黃真真拎在手裡的這個小包吸引了我,湊近一看,扇子、水壺、毛巾……裝備齊全,應有盡有,一看就是有著豐富的戶外工作經驗。黃真真自豪地告訴我,“我不敢說整個福建,但在泉州,我是唯一一個下地考古的女研究員。”
與黃真真相似的泉州文化研究者還有很多,採訪中,我對泉州學研究所所長林少川也是印象深刻。
我們要去拍攝的錫蘭世氏家族墓葬區“世家坑”如今還在一片雜草叢生的野外,採訪團的女同事們都被泉州的蚊子咬怕了,看著半人高的灌木野草,此刻都有些望而卻步。然而林少川卻隨地撿起一根木棍走上前給我們開路,他興奮地告訴我們:“待會就是見証奇跡的時刻,我馬上就要開始現場考古了。”草叢裡各種昆虫圍著我飛來飛去,樹上掉下來的螞蟻在我眼鏡框上來回打轉找不到出路,我隻能硬著頭皮跟著團隊往裡走。走過一段下山路,來到“世家坑”,為了讓我們清晰地拍攝到刻在石壁上的被雜草淹沒的“世家坑”三個字,林少川用木棍做支撐,沿著斜斜的坑壁走到“世家坑”三個字的旁邊,俯下身,徒手清理掉周邊的雜草,並用草掃干淨石刻上的泥土,令“世家坑”三個字顯露真容。清理完畢后,滿身泥土與汗水的林少川高興來不及擦汗,就開始為大家講解這裡的歷史,當鏡頭對准他時,他像個孩童一樣,比出了剪刀手的姿勢,口裡喊著“耶”!跟他鐘愛的“世家坑”文化遺跡合影。
隨后,記者們開始圍繞著“世家坑”拍照,林少川則默默走到旁邊的一處溪水邊,蹲下來,掬一捧清水,洗手擦臉。我拿起相機抓拍下了這一組鏡頭:鏡頭裡,林少川的臉上沒有絲毫疲憊,眼睛裡滿滿都是喜悅。在我們看來,野外考古條件太過艱苦,僅是蚊虫叮咬就讓我們苦不堪言,林少川卻調侃地說,“我是來做善事的,我來保護這裡的文物,山裡的蚊子都不咬我。”
雖然來到泉州隻有兩天,除了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歷史知識的積累,我真實感受到了泉州人對當地文化的熱忱與喜愛。採訪結束時,我滿腦子都是他們的身影:黃真真被汗水打濕的后背,林少川在半人多高的草叢中用木棍開路的背影……正是因為有他們這些真心熱愛文化,積極保護文物,潛心研究歷史的人的存在,泉州的歷史文化遺跡才能得以保存和傳承。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