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強弱項 我國系統推進城鎮水環境治理工作
人民網北京6月21日電 (許維娜)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系統推進城鎮污水處理領域補短板強弱項,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於近日印發了《“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達2.3億立方米/日,污水管網長度達60萬公裡,年化學需氧量(COD)削減量約1500萬噸,年氨氮削減量約160萬噸。2012—2020年,全國河流I—III類水質斷面佔比從68.9%提升到87.4%,劣V類水質斷面佔比從10.2%下降到0.2%。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也要清醒看到,城鎮污水處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還存在較多短板弱項。全國仍有部分城市、400多個縣城污水處理能力不能滿足需求,40%左右建制鎮尚不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此外,污水管網建設嚴重滯后,管網老舊破損和混錯漏接嚴重,雨季溢流污染問題突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能力不足。污水資源化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城市再生水利用水平不高。各地普遍‘重水輕泥’,污泥無害化處置還不規范,資源化利用水平較低。”上述負責人說。
對此,《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黃河流域中下游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力爭達到30%﹔城市和縣城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地區建制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污泥無害化處置水平明顯提升。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戴曉虎表示,此次《規劃》更加突出“提升運維水平”,提升運行維護水平能夠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收益水平,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資於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具體來看,首先,《規劃》提出建立多層次的運維考核體系,要“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及再生水利用目標任務納入本地相關規劃,落實責任主體,強化監督考核”﹔提出“構建以污染物削減績效為導向的考核體系”。
其次,《規劃》明確指出要建立專業化隊伍、加強人才培訓﹔提出推行“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拓寬了建設層面“廠網一體”的理念。
第三,推進信息系統建設,推行“排水戶、干支管網、泵站、污水處理廠、河湖水體數據智能化聯動和動態更新”。
人民網財經還了解到,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在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方面,將主要開展以下工作:一是補齊城鎮污水管網短板,提升收集效能﹔二是強化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弱項,提升處理能力﹔三是加強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推進資源化利用﹔四是破解污泥處置難點,實現無害化推進資源化。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環境學院教授胡洪營認為,污水資源化利用是緩解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十四五”期間應加快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帶動污水處理產業賦能升級,保障城鎮用水安全,促進城鎮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針對如何促進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胡洪營提出了三方面建議:一是系統推進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水城融合發展﹔二是加快推進再生水利用增量提效,促進污水處理產業轉型升級﹔三是逐步推進再生水利用管理體系建設,確保再生水安全利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