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鄉村振興 金融“活水”賦能湖北特色產業發展

人民網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許維娜)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在此背景下,“鄉村振興產業如何興旺”成為亟待探索的重要議題。
當前,不少地方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鄉村發展經驗,取得一定成效。記者了解到,作為小龍蝦養殖大省,湖北的小龍蝦產量佔到了全國一半左右,發展小龍蝦產業已成為湖北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展路徑。
日前,湖北省潛江市、荊州市荊州區等多個小龍蝦產業大縣(區)對外表示,將通過數字金融支持產業帶頭人,助力鄉村振興。據介紹,符合條件的蝦農將獲得由網商銀行提供的全年免息貸款,助力其生產經營,並鼓勵帶頭人發揮榜樣作用,帶動身邊人共同致富。
眼下,小龍蝦產業已成為潛江、荊州等地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拓展了農民增收空間,取得了一定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荊州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小龍蝦產業的發展,需要數字金融的 “灌溉”,希望借助銀行的金融支持,助力小龍蝦產業的進一步升級。
潛江市農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陶忠虎認為,由於農業的季節性強、市場主體規模不大,缺資金一直成為困擾蝦農、蝦商做強產業鏈的難題。
“發展小龍蝦產業,對湖北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作為季節性極強的產業,每年夏季是小龍蝦的銷售旺季,如何升級產業,讓小龍蝦賣得更遠更長久,是整個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荊州區水產技術推廣站高級工程師李德平表示說。
作為首批獲得網商銀行免息貸款的鄉村振興帶頭人,湖北蝦農董海波、伍發瓊以及謝小忠等人感觸頗深。
作為在摸爬滾打多年的蝦農,董海波讓普通的小龍蝦變成“網紅美食”。“我們賣的不僅是產品,更是服務、技術和專業性。”董海波介紹道,“在生產端,我們通過復合養殖的方式,提高蝦塘利用率﹔在銷售端,我們將小龍蝦做成半成品,冷藏成即食產品銷售,從而延續了小龍蝦全年的價值。”
來自荊州的80后蝦農伍發瓊也分享了她的蝦稻創業之路,通過“蝦稻共生”的生產方式,小龍蝦促進水稻栽培,稻田有機彌補了小龍蝦季節性收入的難題,提高了全年效益,也讓周邊農民增加了收入。
此前發布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小龍蝦行業產值為3490.7億元,較2019年下降了15.07%,主要是因為2020年疫情的沖擊,小龍蝦產業的下游餐飲業受到重創。
今年8月,湖北部分地區小龍蝦滯銷,蝦農出現資金缺口等問題,荊州蝦農謝小忠就是其中之一。“養蝦一年一個周期,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都離不開資金,我打算用網商銀行這筆全年免息貸款,解決當下的困境,並且帶領團隊一起,探索出一條龍蝦從田間到半成品的深加工之路。”他說。
據悉,今年網商銀行圍繞產業振興發起“助農計劃”,通過為政府等推薦的鄉村振興帶頭人提供全年免息貸款等一系列方式,支持鄉村振興。“作為一家科技銀行,我們希望通過數字金融的方式,讓更多產業的農戶獲得資金支持,發揮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的標杆作用。”網商銀行董事長金曉龍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