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每天都有隕石掉落地表?專家:砸到人的幾率極小

2021年10月26日07:5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每天都有隕石掉落地表?專家:砸到人的幾率極小

  大半夜一塊隕石砸在腦袋邊上,還被枕頭“接住”了。近日,加拿大的露絲奶奶就成了這樣一位幸運兒,她的遭遇還上了熱搜。

  當晚,一顆流星劃過加拿大某省夜空。“咚”的一聲巨響,睡夢中的露絲奶奶被吵醒,她發現枕頭上竟有一塊黑色的大石頭。露絲奶奶事后表示,這顆從天而降的“星星”可能有億萬年的歷史,而且是從外太空一路飛到她枕頭上的,因此她打算把這塊隕石保存起來。

  流星究竟來自哪?它飛向地球、墜落地表成為隕石的概率大嗎?撿到的隕石有沒有輻射?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平勁鬆。

  每天都有隕石掉落地表

  “絕大多數人從未見過隕石,但實際上隕石掉落到地表的概率非常大。”平勁鬆對記者說,一些流星在落到地面之前便會被燃燒殆盡,一些則會落到地面,成為隕石、微隕石或星際塵埃。

  今年4月,一個國際科研合作組織公布了一項數據,每年大約有5200噸的星際塵埃飄落到地球。“可以說,幾乎每時每刻都有星際塵埃落向地面。”平勁鬆補充道,該研究團隊在南極收集了20年的星際塵埃,直徑從30微米至200微米不等。

  而微隕石的真實尺寸極有可能隻有綠豆大小。“微隕石從數10微米到數毫米不等,落向地面的數量比星際塵埃少,但幾乎總在發生著,佔隕石總質量的絕大部分。”平勁鬆稱。

  直徑為幾毫米到數百米的隕石看似罕見,實則每天都會落到地表。平勁鬆表示,常見的隕石有橄欖鐵或鐵鎳隕石,以及各類岩石或岩土類隕石,“撿到”的隕石可以保存在干燥、常溫、遠離磁場(磁鐵)的環境中,避免變質,其輻射強度低於地面環境,甚至低於剛裝修完的鋼筋水泥房屋。

  有意思的是,隕石幾乎都是“避開”人類落在地表。因為地球上數十億人口,即使都在戶外,與地球總的表面積相比也微乎其微。極少有人被隕石直接砸到,但隕石砸破屋頂、落入居民院落的事件每隔幾年就有報道。即便如此,隕石砸中人比閃電直接擊傷人的概率也要小得多。

  主要來自彗星和小行星帶

  這些向地球奔赴而來的流星,究竟來自哪裡?答案是彗星、近地小行星和小行星帶。

  平勁鬆解釋道,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軌道穿越了數十個彗星或小行星遺跡帶。遺跡帶中的流星體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地球經過遺跡帶時,許多流星體被地球引力吸引,以每秒11千米至72千米不等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成為流星。

  另外,有十多個條帶狀彗星的帶狀余跡,正好穿越了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彗星帶狀余跡中的大量微行星、塵埃也會被地球引力捕獲,大量闖入地球大氣層,從而形成流星雨。

  “因此,流星的成分主要是彗星余跡中的塵埃、冰和冰塵顆粒,后兩者中的固狀顆粒包含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在內的揮發分物質。此外,也有流星是岩石類小行星分解后的岩塊、岩鐵混合體或鐵鎳金屬體。”平勁鬆說。

  想看流星雨可參考流星雨預報

  平勁鬆透露,幾乎每個月地球上都有流星雨發生,最好是傍晚到凌晨在晴朗、非滿月、遠離大城市的地方去看流星。

  夜空中的絢爛流星發生在距地表80—120公裡的高空,速度最遲緩的流星也比一般子彈射出槍膛的速度還要快10倍。一般而言,當流星雨發生時,在比較大的天區范圍內每小時可以看見十多顆流星。歷史上也出現過特大規模流星雨,每小時可以看見數百顆到上千顆流星。

  平勁鬆表示,現在流星雨的發生和觀測最佳地點以及最佳觀測時間段都可以預報,通常可以用國際天文學會或者國際流星組織的年度流星雨日歷,獲得較精確的預報信息。

  通常,天文學家以流星輻射點所在天區的星座給流星雨命名,未來10—20年對應的主要流星雨事件包括:

  1月象限儀座流星雨,每小時流量大約為40顆,顏色為藍色,速度較快,大約每秒40公裡。4月天琴座流星雨,明亮而迅速,大約每秒48公裡。5月寶瓶座η流星雨,流星密度較高,流量不是很穩定,最低每小時流量數十顆,最高每小時流量上百顆。6月天琴座流星雨,流量較低,即使在峰值時,每小時流量也僅有10顆左右。7月寶瓶座δ流星雨,峰值時每小時流量20顆左右,呈現出明亮的黃色,速度中等,約每秒40公裡。7—8月摩羯座流星雨,峰值時每小時流量15顆左右,速度較慢,僅每秒25公裡左右。8月英仙座流星雨,流量較高,峰值每小時流量約60顆。10月天龍座流星雨,流量較低,每小時流量僅10顆左右。10—11月獵戶座流星雨,每小時流量20顆左右,速度較快,約每秒66公裡。11月獅子座流星雨,約33年出現一次流量高峰,峰期每小時流量可達上百顆。12月雙子座流星雨,一年中最為穩定、最為絢麗多彩的流星雨,峰值時每小時流量可達上百顆。12月小熊座流星雨,每小時流量僅10顆左右,速度約每秒33公裡。

(責編:趙竹青、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