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浙江“海島畬鄉”走上共富路

陳  諾  林咸參
2021年11月08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夕陽下的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濤頭村。
  葛 敏攝

  濤頭村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也是全國唯一的海島畬鄉,共有畬族52戶200余人。這個曾經一窮二白的畬族漁村,近年來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充分發揮華僑華人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躋身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全國文明村鎮,去年實現漁業總產值2.5億元,人均收入超10萬元,漢畬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華僑華人化身“智囊團”

  從“傳統農民村”到浙江省第一個“股田制”改革村,濤頭村走在改革創新的前列,其中,華僑華人扮演著“智囊團”的角色。

  2010年,華僑王耀庭給濤頭村送來了解決養殖問題的“金鑰匙”。在他的建議和牽線下,濤頭村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立足“公司+基地+農戶”,通過統一生產標准、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生資經營、統一經營品牌、統一產品銷售的生產經營方式,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科學育苗、深加工流水線,實現標准化生產。得益於此,濤頭村養殖收益不斷擴大,畝均收入從過去的5000元躍升到近2萬元,成功獲評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基地。

  “一帶一路”引出養殖“新大陸”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向海外。旅居馬來西亞的僑胞盧奶鑰積極與濤頭村兩委接洽,鼓勵村民積極走出國門,試水海外養殖。

  2014年9月,通過盧奶鑰的牽線搭橋,濤頭村組織養殖戶、“土專家”、投資人,先后15次赴馬來西亞等國考察,並於2016年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租下3000畝灘涂地,進行青蟹試養。2017年,首批青蟹在當地上市。2017年,村民又趕往非洲,與莫桑比克政府簽訂協議,租下當地30000畝沿海土地,為濤頭村海水養殖業找到了“新大陸”。

  “那裡的氣候、水質、土壤都適宜養殖青蟹,我們通過外輸國內先進青蟹養殖技術和優質青蟹種苗,不斷調整育放苗頻率,將海外青蟹養殖季由每年1季增至3季,畝產由200斤增至600斤以上,成功彌補春冬兩季國內青蟹市場空白。”濤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后宜說。目前,該村已獲得出境水生動物養殖場注冊登記行政許可,海外養殖產業已達1億多元人民幣。

  “漢畬一家”同奔“共富路”

  村強民富的背后,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近年來,三門縣打響“鮮甜三門”區域公共品牌,在政府推動以及王耀庭的聯絡奔走下,濤頭村化“僑”為“橋”,成功與馬來西亞農業大學簽訂跨國小海鮮開發合作協議,與日本、韓國簽訂小海鮮購銷協議,小海鮮出口的海外版圖不斷擴大。

  小海鮮成了金名片,到濤頭村品鮮的游客也多了起來,村民又把目光聚焦在旅游業發展上。如今的濤頭村,一步一景,滿滿畬鄉風情。

  近兩年,濤頭村還舉辦了海上畬鄉文化周、台州市少數民族聯誼活動、海上畬鄉文化旅游節等系列畬鄉文化傳承活動,畬族傳統文化成為一項獨特的文旅體驗,漢畬群眾的共富路子也越走越寬。

(責編:羅知之、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