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服務綠色發展,金融不斷加力(銳財經)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2年12月12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上海外灘峰會上表示,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G20轉型金融框架》的重要貢獻者。綠色金融不僅是體現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加分項,還是防止不轉型和慢轉型的約束項。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既需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項目﹔又需要強化轉型金融,有序推動高碳行業和經濟活動的低碳轉型。

  監管部門積極引導

  如何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服務兼具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各類經濟活動?近年來,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做了很多有益嘗試。

  中國人民銀行深入參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央行和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可持續金融國際平台(IPSF)、《“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等國際合作平台,主動引領綠色金融國際議題。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與歐委會相關部門共同牽頭完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及更新版,中歐兩大綠色金融市場標准的趨同邁出重要步伐。

  今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印發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范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前不久,中國証監會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開展工業硅期貨和期權交易。據了解,工業硅是“硅能源”產業的重要原料,屬於綠色低碳品種。推出工業硅期貨和期權,對於完善工業硅價格形成機制、提升市場主體風險管理能力和助力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有助於廣州期貨交易所更好地服務綠色發展。

  “目前,我國已成為在全球率先構建起較為完整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國家,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方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走在了世界前列。”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本報記者說。

  金融機構主動作為

  政策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也主動作為,服務綠色發展。

  在湖北,襄陽市襄水源生態公園今年4月份開園,成為襄水岸線修復生態提升項目的首個節點性工程。水生態修復、河道清淤、暗渠生態改造、景觀提升等一系列工程的背后,是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的8.5億元貸款資金保障。據國家開發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開行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建立健全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引導社會資金形成服務綠色發展的合力。截至今年10月中旬,國開行已發行“碳中和”“長江流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綠色專題債券1440億元,余額1190億元。

  在江蘇,高郵市積極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積極推動種養結合、農牧循環,促進畜禽糞污從“污染源”向“營養源”轉變。面對農戶普遍擔心施用糞肥會影響農作物產量的顧慮,中國人壽財險江蘇省高郵市支公司創新推出“腐熟糞肥(沼液)還田利用種植保險”,積極擴大保障范圍,支持腐熟糞肥和沼液還田。今年10月,該業務全國首單成功落地,為高郵市首批施用農戶提供了280余萬元損失風險保障。

  “2022年,交行持續加大對綠色信貸的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綠色信貸增幅27.69%,清潔能源貸款增幅48.46%。”交通銀行董事會秘書顧生說,在資源配置方面,交行積極運用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對相關貸款給予定價補貼﹔在考核評價機制方面,交行將綠色信貸發展和兩項政策工具落實情況納入相關經營績效考核中。

  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如今,金融服務綠色發展的作用開始顯現。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到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0.9萬億元,同比增長41.4%,比上年末高8.4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0.7個百分點。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9.37、5.33和2.9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40.9%和63.2%。

  宣昌能表示,推動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要注意處理好“破”與“立”的關系、自願性與強制性的關系、標准制定和監管約束的關系,充分結合中國實際,加大金融支持經濟低碳轉型的力度和質效。

  “標准制定和監管約束是實現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兩隻手’。”宣昌能說,中國金融機構資產中,高碳行業信貸資產佔比較高。如果過快退出化石能源等高碳資產,將增加轉型風險﹔如果過慢退出高碳資產,既不利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同樣也會加大金融風險。“對此,應通過強化金融監管、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等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和路線圖要求,不斷提升綠色金融能力水平,支持經濟有序低碳轉型。”

  董希淼認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是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向未來,金融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豐富金融工具和產品,增強金融對環境治理和產業發展的引導、約束和杠杆功能,穩步拓寬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最終為綠色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責編:胡永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