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鉚足干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權威訪談)

——訪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

本報記者  高雲才  常  欽
2023年01月07日04: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如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在助力擴大國內需求方面,“三農”有哪些潛力和空間?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

  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推動糧食產能不斷邁上新台階

  記者:2022年,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形勢,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請問今年將採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

  唐仁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克服了新冠疫情多點散發、冬小麥大面積晚播、南方極端高溫干旱、農資價格高位運行等困難,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同時,大豆油料擴種成效超出預期,大豆自給率提升了3個百分點。這為穩預期、穩物價、穩經濟大盤提供了基礎支撐。

  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們將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全力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國飯碗。

  目標任務上,重點是“兩穩兩擴兩提”。“兩穩”就是穩面積、穩產量,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力爭有增加,確保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力爭多增產。“兩擴”就是擴大豆、擴油料,今年再擴種1000萬畝以上,確保大豆油料面積穩定在3.5億畝以上、力爭再擴大。“兩提”就是提單產、提自給率,力爭玉米示范田畝產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1個以上百分點。

  當前,要重點抓好3個方面工作。一是行政推動和政策扶持兩手抓,千方百計穩住面積。經國務院同意后繼續向各省份下達糧食、大豆和油料生產任務,在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加大面積產量和種植結構權重,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政治責任。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繼續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和稻谷補貼將保持穩定,還要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強化政策支持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二是農田“硬件”和科技“軟件”兩手抓,把單產提上來。今年要繼續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同時強化科技支撐,以玉米為重點啟動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工程,示范推廣一批高產優質耐密品種,集成運用精量播種、側深施肥、種肥同播等技術,開展糧油作物整縣整建制高產創建,分作物、分區域組織開展高產競賽,力爭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有明顯提升。三是防災減損和機收減損兩手抓,努力把損失降下來。積極協調提前下撥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落實好小麥“一噴三防”、秋糧“一噴多促”等穩產增產關鍵措施,搞好病虫害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千方百計減輕災害損失,持續推進機收減損,確保顆粒歸倉。

  從長遠看,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這件事不是能不能、行不行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必須干的問題。一定要調動一切資源,想盡一切辦法,努力推動糧食產能早日邁上新台階。要全面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既抓物質基礎,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持續抓好種業振興,加快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又抓機制保障,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主產區、產銷平衡區、主銷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三農”有巨大空間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今年“三農”領域如何助力穩增長擴內需、暢通工農城鄉循環?

  唐仁健:“三農”涉及的行業多、領域廣、群體大,在擴大國內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可騰挪的空間、可挖掘的潛力非常廣闊,對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戰略支撐作用非常突出。我們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特別是在加快激活農村市場、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方面拿出更多實招硬招,暢通工農城鄉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

  一是優化供給擴大消費。隨著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加快升級,預計每年可新增2萬億元左右消費需求。今年要從供給端和流通渠道發力,擴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著力改善農村消費硬設施、優化軟環境,擴大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的農村覆蓋率,讓農產品“上行通暢”、工業品“下沉順暢”,促進城市食品消費升級和農村耐用品消費增長。

  二是擴大建設牽引投資。擴內需、穩投資、搞建設,眼睛不能隻盯著城鎮。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是城鄉差距最直觀的表現,同時也是最大的潛力所在,這方面有著巨量的投資需求。初步測算,未來5—10年,高標准農田、設施農業等鄉村建設投資需求就有近15萬億元,對建材、水泥、鋼筋、機械等基礎產業的拉動作用很大。今年,要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布局建設一批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冷鏈集配中心和大型冷鏈物流基地,持續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條件,優先建設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的項目,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為拉動經濟增長添油助力。

  三要發展產業助農增收。隻有鄉村產業發展了,農民就業收入增加了,城鄉要素流通才能順暢,投資消費也就能興旺起來。要指導各地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壯大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推進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持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鞏固拓展,用發展的辦法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請問目前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情況如何?下一步還將採取哪些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唐仁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2022年,各地不斷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開展兩輪集中排查,一戶一策精准幫扶,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有效拓展鞏固。截至2022年11月底,65.7%的監測對象已消除了返貧風險,其余也都落實了幫扶措施,沒有發生整村整鄉返貧現象,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比上年增加了133萬人,達到3278萬人。

  當前,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將採取更大力度、更有針對性的舉措,進一步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是培育提升產業。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指導脫貧地區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把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發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圍繞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等重點特色產業,謀劃實施一批整體性、區域性產業項目,完善技術服務、人才培育、產品銷售等幫扶措施,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增值收益,通過產業發展穩定脫貧群眾增收。

  二是著力穩定就業。工資性收入佔脫貧群眾收入六成以上,穩定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就業非常關鍵。一方面,要促進脫貧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發展一批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在農村工程項目建設中推行以工代賑,拓展公益性崗位,吸納脫貧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另一方面,要引導外出務工就業,加大對脫貧勞動力的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力度,發揮好東西部勞務協作、“萬企興萬村”等幫扶體系作用,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三是推進創業創新。據統計,一個農村創業項目平均可以吸納6—7個農民穩定就業,17個農民靈活就業。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落實脫貧地區創業扶持政策,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實訓基地,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以創業帶動脫貧群眾就業增收。

  總之,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鉚足干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7日 02 版)
(責編:岳弘彬、趙欣悅)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