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訪談:2023年我國發展具備較好基礎和較多有利條件
——訪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怎樣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
經濟形勢怎樣判斷?2023年我國發展具備較好基礎和較多有利條件
記者:您如何看待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基礎是什麼?
趙辰昕:2022年,我國經濟在波動中回穩向好,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20萬億元。這樣的成績是在我國經濟總量連續兩年超過百萬億元的高基數上取得的,是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下取得的,是在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挑戰下取得的。我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確實面臨一些困難挑戰,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疫情仍是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因素,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但更要看到,這些問題是前進中的困難挑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一是發展更有基礎。新時代十年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達18.5%,我們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日益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巨大市場潛力、強大經濟韌性等優勢將進一步彰顯。特別是2022年以來,我們有力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就業物價基本平穩,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為2023年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動能正在集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隨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效應持續顯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市場活力有望進一步激發。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一批制造業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將不斷釋放強大動力。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創新極、動力源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將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政策繼續發力。經過應對內外部各種沖擊挑戰的實踐,宏觀調控舉措更加豐富,政策儲備工具更加充足,各方面准備更加充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對2023年經濟工作進行了部署,我們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優化五大政策組合,把握好六個“更好統籌”,抓好五方面重點工作,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將疊加發力,有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總的來看,2023年我國發展具備較好基礎和較多有利條件,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宏觀調控如何發力?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
記者:2023年如何用好用活宏觀政策工具箱,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振社會各方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信心?
趙辰昕: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科學精准實施宏觀調控,推動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靈活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好發揮財政撬動社會資金的杠杆作用。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准支持。同時,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穩定物價總水平。
二是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強化政策協調配合。加強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社會政策的協調配合,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加強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將其作為強化政策統籌的重要抓手,推動各方面增強全局觀,著力營造穩定可預期的宏觀政策環境。加強跨年度政策的協調銜接,推動2022年下半年以來出台實施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設備更新改造、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政策效應在2023年持續釋放。
三是堅持提綱挈領、綱舉目張,改善提振預期信心。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全面落實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和“十四五”實施方案,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補齊短板、加固長板,著力打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瓶頸。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加快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實施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強化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我們將按照黨中央部署,抓好各項政策落實。同時,及時跟蹤經濟運行情況,加強政策預研儲備,不斷豐富應對超預期沖擊的政策工具箱,適時推動出台新的政策舉措,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擴大內需怎麼挖潛?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2023年在促消費、穩投資方面有哪些新的實招硬招?
趙辰昕: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我們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推動《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各項舉措落地見效,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著力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需求潛力。
消費方面,重點是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措並舉促進居民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一是增強消費能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落實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加大保供穩價工作力度。二是改善消費條件。圍繞經濟發展和民生急需,強化停車設施建設改造,加快推進公路沿線、交通樞紐站、居住區等充電設施設備建設,推動老舊商圈等改造提升,推動多種消費業態嵌入商業設施,優化消費環境。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推動重點領域和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恢復。三是創新消費場景。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提升消費體驗,鼓勵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專業市場與平台企業加強合作,利用新技術新應用拓展購物體驗。
投資方面,重點是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形成儲備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環。一是加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投資力度。聚焦“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著力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加大制造業投資支持力度,加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領域建設,強化對保障民生需求重大事項支持力度。二是打好投資政策組合拳。進一步優化調整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集中力量辦好國家層面的大事難事急事。積極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准備等各項工作,推動專項債券項目如期開工建設。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加快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快釋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政策效能,促進制造業投資穩定增長。督促指導各地方不斷完善項目儲備機制,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三是提振民間投資信心。通過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加強民間投資項目融資支持,支持民間投資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規范和鼓勵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推動基礎設施REITs健康發展,回收資金用於新的項目建設。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1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業界: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 推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
- 人民網北京1月1日電 (黃盛)國資國企如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日前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企業改革50人論壇主辦的“2022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上,來自政產研學權威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研討。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彭華崗表示,國有企業須著眼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既要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也要更加強化自身功能使命,在繼續鞏固深化獨立市場主體相關體制機制的同時,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更好發揮戰略支撐作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