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優市場環境

本報北京3月29日電(記者魯元珍)如何營造更優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通過“提質強企”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3月28日,在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2023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政策舉措的落地實施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重點,持續助力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
2022年3月1日,《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實施一年來,新舊登記制度銜接順暢、過渡平穩,在經濟發展嚴峻形勢下,進一步釋放了穩定市場主體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積極政策信號。
“作為我國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統一規范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條例》為解決我國登記管理規定分散雜亂等突出問題,有效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促進創業創新、維護市場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於軍指出。
截至2022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1.69億戶,較2021年底增長10.03%。其中企業5282.6萬戶,個體工商戶1.1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23.6萬戶﹔全國新設市場主體2907.6萬戶,同比增長0.71%。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條例》實施效果怎麼樣,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任端平說,從市場監管總局赴上海等七省(市)開展專題調研的情況看,社會各界對《條例》實施情況評價積極正面,有較強的獲得感、滿意度。
具體來看,《條例》出台后,市場監管總局同步制定並實施了配套規定《實施細則》,一方面將市場主體申請類、審核類、通知類文書壓減近一半,取消了6項証明材料,顯著降低了市場主體辦事成本,另一方面取消受理環節,推行形式審查、當場登記,為各地提高登記效率、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提供了制度支撐。
《條例》的出台方便了市場主體更好適應市場變化。一方面創設了歇業制度,2022年,全國向登記機關辦理歇業備案的市場主體共有23184戶,更多市場主體正逐步熟悉和利用歇業制度實現“停機保號”,從容面對自身的經營困難。另一方面為市場主體(或經營主體)跨地經營提供便利,明確要求遷出地登記機關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移交市場主體檔案等相關材料。同時,市場主體退出渠道也更加通暢,市場主體普通注銷程序推出了清算組備案改公示等優化措施,最短21天就可以完成整個注銷流程。
2022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的通知》印發以來,各地將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與幫扶市場主體紓困工作緊密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全年幫扶企業超過5.45萬家,其中中小微企業4.54萬家、佔比超八成,開展產業鏈幫扶2800多次,覆蓋1500個產業集聚區,助力企業通過減少質量損耗、提升生產效率等途徑提升工業產值超過81億元。
任端平表示,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更加重視市場主體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助力市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一是更加關注市場主體質量的提升。深入調查研究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更加關注市場主體對公平競爭、權益保護、交易安全、交易秩序等方面的訴求,研究制定更加精准的經濟政策,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和經營能力,使廣大市場主體不僅能夠正常生存,而且能夠實現更大發展。
二是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修訂完善市場主體登記的規范和程序,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及企業家合法權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破除影響平等准入的壁壘。貫徹落實好“証照分離”改革各項政策措施,暢通簡易注銷等市場主體退出渠道,實現市場優勝劣汰,促進公平競爭。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提高市場監管綜合效能。
三是著力開創個體工商戶發展新局面,最大限度最大范圍讓個體工商戶享受到政策紅利。充分發揮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協調作用,研究推進登記注冊、稅收、金融、社保、就業等解難、紓困、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加快出台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准幫扶的指導意見,建設個體工商戶綜合服務平台,做好第二屆“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加強扶持引導,增強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競爭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