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十年來,中國進口水果量翻了一番——

越來越多進口水果擺上“中國果盤”(探訪“水果大國”消費新趨勢(上))

本報記者 孔德晨
2023年06月28日05: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觀眾在第五屆進博會上了解進口水果。
  唐 克攝(人民視覺)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國際水果交易區內,商販正在用叉車卸貨。
  本報記者 孔德晨攝

  近日,“榴蓮盲盒”的話題火了起來,超越上屆“網紅”智利車厘子,一躍成為“頂流”。細數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水果,菲律賓鱷梨、柬埔寨香蕉、泰國金枕榴蓮、智利車厘子……這些“洋”水果頻頻刷新“存在感”,成為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水果品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國和消費國,消費著世界近70%的西瓜、近一半的蘋果,也是獼猴桃最大的消費市場。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深入實施,低關稅、快速檢驗檢疫等政策出台,越來越多進口水果進入中國市場,被擺上中國家庭的“果盤”,滿足了消費者多元需求。

  這些年來,進口水果價格、種類、數量有什麼變化?中國消費者感受如何?記者進行了採訪。

  

  第一棒:批發市場

  “這是個‘勤行’”

  “我們在澳洲水果產地有自己的農場,當地果農按照要求種好水果后在工廠包裝好,空運直達我們這裡。”北京新發地進口水果展銷中心私營業主馬濤告訴記者,他們是進口水果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流通的“第一站”,也是連接產地與商超、電商、社區團購等經銷商的紐帶與橋梁。

  深夜12點半,新發地進口水果展銷中心零星燈火閃耀,輻射整個京津冀地區、北方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逐漸“蘇醒”,即將開始一天的忙碌。

  “這是個‘勤行’。”馬濤和朋友正從滿載一車火龍果的卡車上卸貨,他告訴記者,凌晨2點起陸續會有人來採買,他們開始忙於走貨,走完貨約早上七八點鐘,算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一些檔口、散戶來購買。日復一日,周而復始。

  正說著,馬濤倉庫的門開了,濃郁的榴蓮香味扑鼻而來。他告訴記者,他是北京最早一批做貓山王榴蓮的商家,入行已有約15年了,如今不僅在國內福建、河南、東北等多地經營,在國外產地也有自己的農場。“頭幾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水果品類不多,最早是新西蘭的奇異果、秘魯牛油果很受國內消費者青睞。”馬濤說。現如今,新發地的進口水果從市民常見的車厘子、澳柑、火龍果、榴蓮、紅提、新奇士橙、菠蘿蜜、奇異果、香蕉,到不常見的巴拿馬鳳梨、泰國紅寶石柚、比利時長柄梨等應有盡有。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植物檢疫要求公告,截至2022年底,去年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16種鮮食水果簽署了輸華檢疫要求。在進口水果准入不斷增長的推動下,2022年中國水果進口仍呈上升趨勢,全年總額達到1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92.13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水果進口總量為733萬噸,同比增長4%,相比於2012年的不足345萬噸,進口量十年翻了一番。

  不僅品類更加豐富、數量更多,馬濤覺得客戶對水果品質要求也有了明顯提升。“以前水果店來我們這兒拿橙子,喜歡一款外觀口感都一般但出汁量大的品種,用來做果汁成本較低。”馬濤說,“現在,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升級,對橙子品質、口感和甜度要求越來越高,大家就會選擇用其他品質更好的橙子。”

  “我們這行賺的是辛苦錢,一天24小時不間斷忙碌,例如這車火龍果,品質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但一箱其實我們也就賺一到兩塊錢,這一車能掙個1500元到2000元左右。”談及盈利和收入,馬濤坦言:“這也沒准兒,水果變化太快,若行情一下不好,我今天掙這些,明天說不定就賠錢,盈利和虧損每天都在變。”

  一個新發地,有幾百家像馬濤這樣的水果私營業主。前兩年生意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以來,馬濤明顯感到消費在逐漸復蘇。“最難的時候大家都難,隻要同甘共苦熬過來不就好了麼?”馬濤笑著說,“我相信進口水果這行肯定會越來越好。現在國家給的政策越來越多,大家都願意去做,放眼全世界,隻有咱們國家才會給到這麼多的政策優惠。”

  第二棒:線下商超

  “讓國內消費者第一時間嘗鮮”

  從馬濤手裡接過“接力棒”,進口水果便擺上各大商超、生鮮平台的貨架,進入消費者的視野。

  在北京盒馬X會員店,最熱鬧的莫過於榴蓮貨架前。榴蓮按品種和重量細分,消費者根據自己喜好挑選后排隊結賬,再現場開“榴蓮盲盒”,這樣的“玩法”吸引了不少人,長隊排了一圈又一圈。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盒馬售賣的榴蓮經過精細挑選,不會出現干包榴蓮,品質都有“保底”。“一般來說,買這種一口價139元榴蓮的人最多,開出的果肉各不相同,就看個人運氣了。”該工作人員說,“大部分榴蓮品質都能稱得上一句‘報恩榴蓮’,‘榴蓮刺客’一般不會出現。”

  在進口水果中,榴蓮深受中國消費者寵愛。2022年,榴蓮進口額在中國進口水果中穩居第一位,達40.3億美元,進口量達到82.5萬噸,相比2014年增長了將近兩倍。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2年間,中國鮮食榴蓮進口量復合增長率達17%。

  “今年4月,盒馬榴蓮的銷售月環比增長75%。消費者對品質、品種有了更高需求。盒馬也將引進一些少見的鮮果榴蓮品種,比如托曼尼、干堯、貓山王和黑刺等。”盒馬水果採銷總監陳楊輝告訴記者,今年是泰國貓山王榴蓮種植初期,雖然產量不多,但盒馬將結合產地情況以產定銷,讓國內消費者第一時間嘗鮮。

  隨著冷鏈物流的發展,國際水果運輸業發展也日漸迎來新的突破。進口水果頻頻刷新“存在感”,離不開冷鏈技術的助力。

  就在前不久,一架搭載著龍宮果、彩虹芒果、南多美芒果、小眾榴蓮、山竹等18噸泰國新鮮水果的航班降落在浙江寧波櫟社國際機場,這是盒馬與東航物流合作的泰國水果包機,把泰國田頭採摘的新鮮水果飛速運到國內。

  “這次包機運輸,主要是想讓消費者品嘗到泰國當地的小眾水果。其中一款龍宮果,果實儲存周期短、物流要求高。”陳楊輝介紹,通過與東航物流合作的包機形式,可以實現機艙內多溫層冷鏈,滿足不同水果的儲存要求。

  “在泰國水果產季,包機每周至少兩班,當天凌晨起飛后,中午抵達寧波。水果通關后將依托盒馬全國多溫層供應鏈網絡,率先上架盒馬華東地區門店。后續隨著供應產量增加,來自泰國的鮮果將陸續上架全國其他城市。”陳楊輝說,未來,盒馬將通過海外的各大直採基地,把進口車厘子、蘋果、提子、柑橘等當季鮮果帶給國內消費者。

  第三棒:端上餐桌

  “進口水果已經成為我家‘果籃’常客了”

  從線下商超、線上生鮮平台賣出,進口水果終於端上萬千中國家庭的餐桌。消費者對進口水果如何看待?

  “近年來,進口水果已經成為我家‘果籃’的常客了。”住在深圳市的張嘉偉告訴記者,菲律賓香蕉、新西蘭奇異果等是他常買的水果品類,好吃不貴。“泰國金枕榴蓮、智利車厘子等偶爾也會買,但畢竟價格挺貴的,所以我家買得不算多。”張嘉偉說。

  回憶起十年前,張嘉偉頗有感慨。“那會兒提到進口水果,給人的印象就是貴。”他說,“因為價格普遍偏高,口感到底有沒有那麼好吃,其實沒有太多人關注,買的人也少。不像現在,除了常見的水果,很多小眾進口水果在市場上輕鬆就能買到,消費者願意購買不僅是因為價格打下來了,更是出於嘗鮮的心理。”

  張嘉偉表示,他主要看產地來選購水果,有些進口水果的確好吃,但有些國產水果口感更好,因此“進口”在他心中並不是高品質的代名詞,要視情況而定。“咱們國家也應有‘水果自信’。比如芒果,我覺得海南的金煌芒就是最好吃的。”張嘉偉說。

  消費者對進口水果有更直觀、更全面、更客觀的看法,正是中國市場開放程度日漸提升的真實寫照。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RCEP區域是全球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匯聚了全球主要的大米、棕櫚油、橡膠、水產品等生產地。一年多來,中國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熱火朝天。

  以菲律賓為例,在中國對東盟成員國關稅承諾表中,榴蓮在RCEP生效第一年,基准關稅從此前的20%立即降為0。在菲律賓榴蓮進入中國市場后,讓菲律賓山竹獲得准入成為多方共同努力的下一個目標,中國消費者將能品嘗到更多新鮮味道。

  目前,全國各地海關加碼通關便利度,更大程度方便進口水果進入中國。

  今年一季度,上海口岸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干鮮瓜果及堅果38萬噸,貨值17.5億元。在上海海關所屬外高橋港區海關的監管保障下,已有近30萬噸泰國椰青、越南香蕉、柬埔寨香蕉和馬來西亞榴蓮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質農產品在上海外高橋口岸順利通關。為保障進口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鮮水果快速通關,讓國內消費者更快品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果的美味,外港海關開辟“綠色專屬通道”確保“快查快放”。“在抵港前,我們會通過關企聯絡員機制,提前對接進口商掌握到港信息。統籌安排人力資源,落實提前申報、無陪同查驗等通關便利化措施,確保貨物到港后第一時間實施查驗。”外港海關負責進口水果查檢的工作人員說。

(責編:胡永秋、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