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魏少軍:推動半導體產業實現再全球化

人民網記者 趙竹青
2023年06月23日15:4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在第二屆南沙國際集成電路產業論壇上發表題為《半導體產業的再全球化》的主旨演講。他表示,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進程已被中斷,在全球化基礎上建立的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挑戰。為此,中國應重新認識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積極維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並身體力行地推動半導體產業實現再全球化。

半導體全球供應鏈正遭受破壞

在魏少軍看來,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誕生是人類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過去三十年,隨著移動通信標准的統一,相關產品技術也逐步實現統一,推動了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和半導體供應鏈的全球化。盡管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形成受到包括成本、交貨期、能力、技術、市場、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在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一根本動力的驅動下,半導體供應鏈通過“政府默許,產業推動”的方式逐步實現了全球化。2006年,隨著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加入世界半導體理事會(WSC),半導體全球供應鏈補齊了市場這一最后短板。之后,在中國的積極參與下,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不斷完善,極大地推動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穩步增長。據統計,2006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銷售規模為2477億美元,而2022年達到了5741億美元,增長了131.8%。而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中國進口集成電路的價值2013年首次超過2000億美元,2017年超過3000億美元,而到2021年則超過4000億美元。中國進口集成電路的全球佔比從2012年起一直超過60%,最高時超過80%。中國在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極大地促進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從此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確實為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毫無疑問,中國既是全球化過程的參與者、受益者,同時也是貢獻者。

然而,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進程已被中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正在遭受人為破壞。魏少軍指出,先是美國政府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造成了全球半導體生產秩序的紊亂,后疊加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沖擊,又受到產業周期的影響,全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芯片短缺。美國政府出於打壓中國的目的,利用這一機會嘗試將中國排除在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之外——先是通過《芯片與科學法》限制其它國家的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發展,繼而聯合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搞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又壓迫荷蘭、日本出台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措施,想方設法把中國排擠出半導體全球供應鏈。

與此同時,美國奉行的“美國優先”策略和在全球芯片緊缺時採取的一系列壓迫措施和手段,也讓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憂心忡忡,紛紛推出自己的“芯片法案”,事實上啟動了半導體領域的“軍備競賽”。由於WSC的6個成員國和地區的半導體產業佔全球的95%,這個“軍備競賽”也必然是全球性的。“如果每個國家和地區都自己搞一套,最終的結果一定會使全球化停滯,也一定會使半導體全球供應鏈出現碎片化,這是必然現象。”魏少軍直言。這也就是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所說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恢復”這句話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沒有人懷疑,一旦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不存在,所有人都是輸家。

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同樣的,在全球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也必然會面臨嚴峻挑戰。魏少軍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主要模式是“設計-代工”。這一模式的好處是可以在全球尋求最佳的資源配置。如果全球化的前提不存在,這一模式就隻能是本地或區域資源配置,優勢將被大大削弱。

魏少軍告訴記者,進入新世紀以來,借助全球化,國產集成電路產品的進步非常明顯,全行業銷售收入從2004年的81.5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156.2億元,增長62.3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5.9%,與同期全球6.39%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相比快了3.1倍。但同期市場需求的增長更快,因此國產集成電路產品的發展與市場需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國產芯片的銷售收入以價值計算僅佔國內市場需求的41.4%,在全球市場的佔比僅為13.6%,高端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不高。與此同時,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外資在華企業的增長佔了我國半導體制造業增長的很大比例。隨著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不斷加大,內資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放緩,雖然年均復合增長率還有14.7%,遠不及外資企業30%的增長率。隨著半導體產業全球化進程被中斷及半導體全球供應鏈被破壞,不僅內資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也會影響到芯片設計業的發展。

推動半導體產業實現再全球化

“半導體是中國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魏少軍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處在內憂外患的關鍵時刻,需要我們堅定信心,充分認識到中國正在進行的產業升級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正確之道。

在魏少軍看來,中國的超大芯片市場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國和世界的相互依賴度有可能出現再平衡,但大趨勢不會變。他提出,要在實現自立自強的基礎上,推動半導體產業實現再全球化。“別人越是打壓我們,我們就越要自立自強。但自立自強不等於自我封閉,而是要想方設法打破封鎖和遏制。”他認為半導體產業再全球化的核心是團結一切願意合作的國家和企業,圍繞中國的大市場再造全球化。如果說之前的全球化是以分工為主要特征,那麼再全球化將以合作為主旋律。過去二十年,在半導體產業全球化和半導體供應鏈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更多的是參與,缺少主導權,那麼在再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的角色需要發生根本轉變,去扮演重要角色並有所作為。

魏少軍認為,中國要承擔起再全球化的重任,關鍵在於實現半導體科技的自立自強。當前,中國的半導體企業的總體情況並不樂觀,根據對135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年報分析,平均毛利率隻有39.1%,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為14.3%﹔而對在科創板上市的62家芯片設計企業的分析表明,雖然研發佔比達到了20.8%,但毛利率隻有34.2%。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刻不容緩。

在逆全球化的風潮下,尋求發展的唯一路徑是創新。魏少軍表示,在保持開放合作態勢的同時,要在傳統市場之外開辟新賽道、拓展新空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每輛汽車芯片的平均數達到934顆,電動汽車1459顆,這意味著車規芯片將是未來的戰略必爭之地。此外,人工智能是不可錯過的一場盛宴,發展高算力、低能耗和高能效的人工智能服務器芯片將成為一種必然,是一大發展方向。這些新賽道和新空間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再全球化過程中的地位和實力,也必然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對沖逆全球化的影響。

最后,魏少軍也樂觀地表示,盡管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在嘗試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但沒人會忘記中國這個大市場。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紐菲爾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就明確表示: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市場,我們不能缺席。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警告:如果我們被剝奪了中國市場,我們是沒有應急措施的,“(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中國,隻有一個中國。”他表示,中國市場不可代替﹔若無法與中國進行貿易,美國企業將受到“巨大的損害”。而歐洲半導體巨頭意法半導體近期則宣布與三安光電在重慶合資建設8英寸SiC工廠。這些都表明,面對中國這個大市場,明智的企業家們是不會輕言放棄的,這也意味著再全球化有著廣泛的產業共識基礎。

魏少軍總結說,半導體產業的再全球化符合全人類的利益,也是遵循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律的“人間正道”。推動半導體產業的再全球化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全球同仁的共同努力。

(責編:趙竹青、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