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生物+”成為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的重要動能之一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喬雪峰)28日下午,2023中國新產業(北京)峰會在人民網一號演播廳舉行,本屆峰會以“智能新時代 產業新未來”為主題,邀請多位頭部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代表、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智能元年科技與產業的融合共生,探討賦能中小企業發展的新路徑、新場景。
華大集團副總裁、《生物經濟:一個革命性時代的到來》一書主編李斌。人民網記者 於凱攝
峰會上,華大集團副總裁、《生物經濟:一個革命性時代的到來》一書主編李斌作了題為《從GPT到GTP: 迎接大數據驅動的生物經濟時代》的主題演講。李斌首先分享了一則醫學界小故事,解放軍總醫院血液科主任盧學春從事20多年臨床生物信息學研究,利用基因檢測獲取的大數據指導臨床實踐找到物美價廉的幾種老藥,使一位嚴重血友病患者重新站起來。李斌表示,20多年來,伴隨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代謝組、微生物組、表型組等多組學研究的爆發式發展,生命數字化進程加速,把生命科學、醫學帶入數據驅動型研究的新范式。基因技術在防治出生缺陷、早篩早查減少腫瘤發生、預防傳染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唐氏綜合征、遺傳性耳聾、地中海貧血等嚴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不再是一個夢。
當前,生命科學基礎前沿研究日趨活躍,生物技術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並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為人類應對生命健康、氣候變化、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重大挑戰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生物+”越來越成為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的重要動能之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202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生物經濟發展階段目標:到2035年,按照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我國生物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國際前列,基本形成技術水平領先、產業實力雄厚、融合應用廣泛、資源保障有力、安全風險可控、制度體系完備的發展新局面。
“世界范圍公認,人類進入了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以后的第四種經濟形態——生物經濟,生物經濟以多組學為基礎,基因科技則為生物經濟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李斌表示。
“現在,大家都知道通用人工智能GPT,華大集團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則基於多年實踐提出了GTP理論。” 李斌表示,伴隨基因組學、單細胞組學、時空組學的發展和深化,測序儀測序的數據量正從G級(10的9次方)、T級(10的12次方),正邁向P級(10的15次方),比如華大智造今年推出的T20超高通量測序儀一天就能測200個T的數據量,一年能測5萬到6萬個深度全基因組序列,也就是5萬到6萬人的深度全基因組圖譜。這些大數據反映的都是生命的過程,沒有這些大數據根本不知道生命的變化是什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3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典型案例
- 人民網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楊曦)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今年以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以保障民生為導向,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的突出問題,持續深入開展“鐵拳”行動,查辦了一批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違法案件。嚴厲打擊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降壓降脂等物質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是“鐵拳”行動的重點內容之一。…
-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經營主體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行動
- 人民網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楊曦)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日前,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開展經營主體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決定自2023年6月起至12月,開展經營主體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緊緊圍繞總局“講政治、強監管、促發展、保安全”的工作總思路,聚焦線上線下食品安全、假冒偽劣、虛假宣傳、虛假違法廣告、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未經許可生產特種設備和銷售未經許可生產的特種設備、無証出廠銷售CCC目錄內產品等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群眾深惡痛絕的經營主體嚴重違法失信突出問題,堅決出重拳、下猛藥,加大整治力度。…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