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新能源汽車跑出“加速度”(銳財經)

本報記者 李 婕
2023年07月07日04: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下線活動7月3日在廣東省廣州市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舉行。圖為作為中國第2000萬輛下線的新能源汽車的昊鉑GT。
  新華社記者 鄧 華攝

  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近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裡程碑時刻。自1995年第一輛新能源車下線至今,28年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壯大,跑出發展“加速度”。

  2000萬輛意味著什麼?作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和出口國,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引擎”在哪兒?

  產銷連續8年全球第一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迎來一個個重要時刻:2020年9月,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突破500萬輛﹔2022年2月,突破1000萬輛﹔2023年7月,迎來第2000萬輛的下線。第二個1000萬輛,僅用了1年零5個月時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2000萬輛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正成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0萬輛背后,是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今年1—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延續良好發展態勢,產銷分別完成300.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1%和46.8%﹔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27.7%,遠超14%的全球平均水平﹔出口持續快速增長,前5月累計出口45.7萬輛,同比增長1.6倍。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70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時刻。

  引領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作為中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代表車型,昊鉑GT不僅是廣汽埃安最新開發推出的高端品牌車型,也是昊鉑品牌的第一款量產車型。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表示,打造昊鉑品牌,就是要借助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共享化)快速發展的機會,為年輕人打造先進、新潮、好玩和高品位的“潮品”。

  隨著消費者新能源意識和消費能力的提升,高端純電車市場正迎來爆發式增長。這背后,是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品的有力支撐。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中國動力電池材料和新技術應用不斷取得突破。例如,量產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千克,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新型成組技術、高鎳無鈷電池等實現突破應用。相關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截至去年底,中國累計建成充電樁521萬個、換電站1973座,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換電網絡。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引領著全球汽車產業以電動化、智能化為主要方向的轉型升級。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正處於從量變到質變、從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的新階段。

  在中高端汽車市場突破明顯

  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與市場的雙重作用。如近期就有繼續減免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推動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等政策施行,源源不斷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活力。

  近年來,各部門先后推出70余項支持政策措施,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產業體系,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與相關行業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

  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國內20—30萬元區間新車消費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已經從2017年的8.5%提升至17.5%。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即銷售佔比)超過30%,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逐步走強,在中高端汽車市場突破明顯。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進一步鞏固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和出口國的地位,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佔據重要優勢。

  多地政府也正乘勢而上,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汽車產銷大省廣東為例,2022年,廣東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29.7萬輛,同比增長142%,佔全國總產量的18%,相當於每6輛新能源汽車中,便有1輛是廣東造。廣東省副省長孫志洋說,汽車產業已成為廣東第八個超過萬億的產業集群,未來,廣東省將進一步發揮既有優勢,加速構建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責編:衛嘉、白宇)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