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預計“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000萬畝以上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歐陽易佳)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發布會上表示,自然資源部將持續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預計到“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000萬畝以上﹔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完成修復面積280萬畝﹔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400公裡、濱海濕地30萬畝。
王宏介紹,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營造山青水秀的生態空間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之一。自然資源部加強規劃引領和統籌布局,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努力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有關工作進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構建了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戰略格局。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了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等“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格局,布局了生態保護修復、自然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工程、重點工作任務。
二是統籌實施了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我們圍繞“三區四帶”統籌布局實施51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統籌各類生態要素,以流域為主要單元,實施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累計完成治理面積8000萬畝。2022年,“中國山水工程”獲得聯合國首批世界十大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被評價為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態修復范例之一。比如,內蒙古的烏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根據流域內不同自然地理單元和主導生態系統類型,分區治理,部署實施了7大類35個子項目,綜合採取沙漠治理、草原生態修復、露天採坑治理、修復人工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各類措施,使烏梁素海整體水質得到提升,棲息鳥類的物種和數量都明顯增加。
“此外,近年來,自然資源部還以長江干支流、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黃河流域等區域為重點,有序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累計完成治理面積435萬畝。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深入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等重大項目,累計整治修復海岸線2000公裡、濱海濕地60萬畝。”王宏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自然資源部:預計“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000萬畝以上
-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歐陽易佳)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發布會上表示,自然資源部將持續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預計到“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000萬畝以上﹔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完成修復面積280萬畝﹔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400公裡、濱海濕地30萬畝。 王宏介紹,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營造山青水秀的生態空間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之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