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健康險:把握稅優健康險新政機遇 滿足客戶多元化保障需求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印發《關於適用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適用個稅優惠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范圍擴大,給保險公司產品設計以更高靈活度,並允許投保人為家人投保,讓人民群眾有更豐富選擇。《通知》自8月1日起實施。
“這次稅優新政策最大特點是保障民生”。中國太保旗下太平洋健康險總精算師尹艷玲在接受訪談時強調,“對民生保障的重視,體現在每一個政策細節中。保險期間的延長,強調了保障的可持續性。最低賠付率的要求,明確了產品薄利多銷,讓利於民的屬性。不限制既往症投保,讓保障覆蓋到最有需要的人群,充分體現出保險的溫度。”
覆蓋更廣、保障更強,更聚焦市場化和專業化經營
稅優健康險於2015年5月開始試點,2017年7月推廣至全國,此前在售的稅優健康險產品僅為醫療險,產品形態較為單一,《通知》將適用稅優政策的商業健康險產品范圍擴大至符合要求的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和疾病保險,產品的市場化導向性更加凸顯。
此外,《通知》對人身保險公司提出了經營資質要求,包括上年度末所有者權益不低於30億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2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60%﹔責任准備金覆蓋率不低於100%﹔且具備符合要求的業務管理系統,並與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台完成系統對接。
“稅優新政策,對參與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充分反映出監管機構對加快健康險專業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保險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經營能力和市場需求,開發覆蓋面廣、保障性強、滿足多層次保障需求的稅優健康險產品,也是對保險公司專業化經營、長期穩健經營的一個挑戰。” 尹艷玲在採訪中表示。
承保既往症人群,進一步發揮健康保險普惠的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人民健康的保障需要商業保險發揮更多的力量,而稅優健康險正是承載“保險力量”、體現人文關懷的平台。
《通知》在多個地方特別關注老年人群、既往症人群的保障需求。《通知》指出,醫療保險保障范圍應當與基本醫療保險做好銜接,加大對合理醫療費用的保障力度。對於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投保人為本人投保的,不得因既往病史拒保或者進行責任除外。
2022年健康險原保費收入8653億元,同比增長僅2.4%,低於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同比增速,健康險正在經歷“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切換期。與此同時,從商業健康險覆蓋范圍來看,最需要保障的“非標體”、“帶病體”人群反而難以有效參保。《2020年中國百萬醫療險行業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居民符合“健康”定義的僅佔15%,除去患疾發病人群,有70%的人正處於亞健康狀態,隨著老齡化的不斷深入,這一比重仍有上升趨勢,而目前市場針對老年人群、非標人群的健康保障產品缺口仍然很大。
針對既往症等人群保障不足的現狀,《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將既往症納入醫療保險承保范圍,開發保障額度更高、責任更豐富的長期護理保險和疾病保險產品,也有望進一步擴充“非標體”、“帶病體”人群的保障供給,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加持,簡化抵扣流程,符合消費者的習慣
新政策背后其實是監管部門牽頭、銀保信開發的更高效、靈活的稅優系統。《通知》明確,由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台為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商業健康保險的投保人建立信息賬戶,生成唯一的識別碼,用於歸集和記錄投保人投保的所有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商業健康保險相關信息,支持投保人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
相較於第一代個人稅優健康保險隻能由單位統一組織投保,新政策優化了流程,讓個人客戶可以簡潔、順滑的進行投保和稅收抵扣的操作,大大增強了客戶的投保意願,也將進而增加保司開發稅優產品的積極性。《通知》還要求人身保險公司進一步暢通銷售渠道,提供便捷服務,做好信息披露,讓人民群眾願意買、買得到、買的對。
作為中國太保旗下的專業健康險子公司,太平洋健康險承載了中國太保大健康戰略的重要使命,公司以“成為一家開放的科技型醫療健康保險公司”的願景,圍繞“新產品、新渠道、新科技”的核心戰略,在發揮保險力量、助力人民健康方面,持續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與探索。
最后,尹艷玲在採訪中也表示,太平洋健康險將積極把握政策機遇,以醫療險為基礎,借助互聯網平台,有序推進首批產品上市和試點工作,產品不僅搭載了全周期健康管理增值服務,還引入了家庭單模式,進一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保障需求。下階段,太平洋健康險也將積極拓展長期護理險、疾病險等產品,打造兼顧治療、養老、收入損失補償的稅優保障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自然資源部:預計“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000萬畝以上
-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歐陽易佳)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發布會上表示,自然資源部將持續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預計到“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000萬畝以上﹔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完成修復面積280萬畝﹔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400公裡、濱海濕地30萬畝。 王宏介紹,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營造山青水秀的生態空間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之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