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進度好於去年同期
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 (歐陽易佳)在日前召開的“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完成水利建設投資5254億元,其中落實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4762億元,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進度好於去年同期。在國家財政及社會資本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大中型灌區改造、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提升等領域均取得可喜進展。
“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歐陽易佳攝
加大投入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進度好於去年同期
王道席介紹,水利部深入貫徹《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部署,強化組織推動和上下協調聯動,全力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進度均好於去年同期,水利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一是新開工項目數量達到1.76萬個,特別是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為歷史同期最多。上半年,全國新開工水利項目1.76萬個、投資規模7208億元,較去年同期多3707個、投資規模多1113億元,其中,投資規模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1095個。目前,吉林水網骨干工程、河北雄安干渠、福建金門供水、四川三壩水庫、安徽鳳凰山水庫、江西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廣西下六甲灌區等24項重大項目按期開工,加快構建國家、區域和省級水網工程體系。
二是堅持“兩手發力”,落實水利建設投資多於往年同期。上半年,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7832億元,較去年同期多352億元,增幅4.7%。其中,落實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4762億元,佔落實總投資的61%﹔落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銀行貸款、社會資本3070億元,佔落實總投資的39%。從各地落實情況來看,22個省份落實投資超過100億元。
三是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設進度,完成投資同比增加18.1%。年初以來,各地抓住水利施工的有利時機,提早安排工程建設,從3月份開始,單月完成投資均超過1000億元,逐月遞增,6月單月完成投資達到1149億元。1月至6月,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5254億元,同比增加18.1%。一批重大工程實現關鍵節點目標,內蒙古引綽濟遼工程文得根水利樞紐實現下閘蓄水,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隧洞貫通,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進入全線實施階段,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滇中引水等工程加快建設。
四是積極發揮穩就業作用,特別是促進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增收。水利項目開工數量多、吸納就業能力強,大規模水利建設直接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上半年,水利項目施工吸納就業138.34萬人、發放就業人員工資213.08億元,其中農村勞動力103.24萬人、發放工資146.95億元。
保障國家水安全 新開工24項重大水利工程
今年以來,水利部圍繞《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建設任務,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表示,通過加強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協調聯動,在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推動一批工程及時開工建設。1月至6月,新開工的24項重大水利工程,對保障國家水安全、促進流域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張祥偉介紹,在流域防洪減災方面。開工了湖北姚家平水利樞紐、安徽鳳凰山水庫、江西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徽沿淮行蓄洪區窪地治理工程等10項工程。“比如,江西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承擔長江湖口附近分蓄15.7億立方米超額洪水的任務,對保障長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和蓄滯洪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安徽沿淮行蓄洪區窪地治理工程,治理窪地面積4722平方公裡,將有效提升淮河流域防洪排澇能力。”
“為做好供水保障,開工吉林水網骨干工程、引嫩入白擴建一期、河北雄安干渠、福建金門供水、雲南桃源水庫、湖北太湖港灌區等11項。”張祥偉說,其中,吉林水網骨干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后,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國家水網重大骨干工程,工程建成后,將緩解吉林省中西部嚴重缺水局面,為865萬人、220萬畝灌區提供水源保障。河北雄安干渠工程,將為雄安新區提供主要供水水源,為高標准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他介紹說,在河湖生態復蘇方面。實施了洞庭湖生態修復試點工程,通過疏浚、植被恢復等措施,解決試點湖區淤積嚴重、行洪不暢、生態退化等問題。開工的錢塘江流域水生態修復工程,通過堤防達標加固、灘地生態修復等措施,完善流域防洪體系,改善水生態環境。
在數字孿生流域方面。今年4月,開工了長江流域全覆蓋水監控系統建設項目,這是首個開工的數字孿生流域重大項目。
保障糧食安全 大中型灌區新建和改造項目並舉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灌區是糧食安全的基礎保障。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表示,為更好發揮灌區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中的“主力軍”和“壓艙石”作用。今年以來,共安排大中型灌區新建和改造項目投資406億元,比2022年增加了七個百分點。目前已完成158億元,總體項目進展順利。
一是持續加強灌區現代化改造。今年,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安排中央投資166億元,用於支持581處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十四五”改造項目完成后,預計可新增恢復灌溉面積約178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近1.2億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近100億公斤,新增節水能力約100億立方米。
二是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區。今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47億元用於支持17處新建大型灌區建設。“十四五”以來,已開工建設了35處新建大型灌區,完工后,預計將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約160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00多萬畝。
三是加快推動優先將大中型灌區的耕地灌溉面積建成高標准農田。水利部與農業農村部已建立部門間協作機制,推動各地統籌推進大中型灌區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形成從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間末端的灌排工程整體體系,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會同農業農村部對四川都江堰、內蒙古河套等6處大中型灌區整體推進高標准農田試點工作,目前試點進展順利,通過試點打通農田灌排“最后一公裡”,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四是加快編制《全國農田灌溉發展規劃》。與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加強協作,深入研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灌溉發展需求、灌溉對糧食生產的支撐能力、后備耕地資源開發利用潛力等關鍵問題,提出灌溉面積發展潛力、區域布局、發展路徑,目前已經形成初稿,今年年底完成規劃工作。結合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建設,謀劃推動再建設一批大中型灌區,為我國農田灌溉發展做好頂層設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