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
我國外貿展現較強韌性(經濟新方位·年中數據觀察)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
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別達到9.76萬億元和10.34萬億元,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從環比來看,二季度進出口比一季度增長6%,5月、6月均環比增長1.2%。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7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符合預期。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取得新突破、結構實現新優化,展現了較強的韌性。
呂大良表示,當前我國外貿確實有壓力、有起伏、有挑戰,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頂住壓力,外貿進出口穩住規模、提升質量
“上半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收縮外溢效應顯現,國際市場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我國外貿進出口頂住了壓力、穩住了規模、提升了質量,外貿發展符合預期。”呂大良說。
外貿活力走強。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4萬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不斷擴容,同比增加8.3%,外貿經營主體活躍度明顯增強。民營企業也是外貿穩增長的主力軍,上半年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6.8個百分點,規模佔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2.7%,拉動整體增長4.4個百分點。
外貿結構更優。從貿易方式看,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快於整體,佔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65.5%,貿易自主發展能力穩步增強。從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東北三省開放發展步伐加快,上半年進出口分別增長2.8%、4.5%,分別高出整體增速0.7個和2.4個百分點,合計佔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21%,區域發展更趨平衡。
外貿動能匯聚。在外貿承壓的態勢下,我國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不斷匯聚外貿新動能。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接近兩位數,佔進出口總值比重提升至34.3%﹔同期,對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分別增長7%和10.5%,國際市場更加多元。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出口分別增長8.6%和26.4%,開放平台作用發揮明顯。“新三樣”產品,即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綠色產業動能充沛。
優化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動能
“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穩住外貿經營主體是基礎。”呂大良說,今年以來,海關總署繼續抓好去年已經出台的穩外貿措施落實,上個月推出海關優化營商環境16條措施,助力外貿發展。
據海關初步統計,上半年,跨境電商在“買全球、賣全球”方面的優勢和潛力繼續釋放,進出口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出口8210億元,增長19.9%,進口2760億元,增長5.7%,繼續保持了好的發展勢頭,有效助力了我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上半年,民營企業繼續保持外貿主力軍地位——
企業數量和貿易規模穩中有增,穩大盤作用顯著。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0.59萬億元,增長8.9%,拉動我國外貿增長4.4個百分點﹔25個省份的民營企業進出口值保持了增長。
創新發展成效顯著,高質量出口貢獻突出。上半年,民營企業出口高新技術產品1.24萬億元,增長5.4%,佔我國同類產品出口比重提升5.7個百分點,達到44.7%。同時,民營企業是拉動我國“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的主力,共出口3463億元,增長64.6%,對同類產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6.8%。
民生和資源類產品進口快速增長,保供穩價作用凸顯。上半年,民營企業農產品進口值增長21.9%,高出我國同類產品進口增速5.7個百分點。同期,醫藥材及藥品進口值增長了24.8%,高出同類產品進口增速4.2個百分點。
拓展市場,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市場多元化進一步拓展。上半年,我國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亞五國的進出口規模同比分別增長5.4%、7%、10.5%、35.6%,均高於同期整體進出口增速。
上半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6.8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9.8%,高出外貿整體增速7.7個百分點。產業合作更加緊密。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汽車零配件、鋰電池、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附件等中間產品分別增長了39.3%、34.3%和28.9%。同期,自沿線國家進口能源產品、農產品也分別增長了5.7%和17.9%。
互聯互通效應凸顯。上半年,我國以鐵路運輸方式對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了23.8%,高於對沿線國家整體增速14個百分點,連續12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以公路運輸方式對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63.6%,高於對沿線國家整體增速53.8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增速超過30%。
中西部地區表現更加亮眼。上半年,中西部地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2%,佔同期我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的21.2%,同比提升了2.3個百分點。其中,廣西、新疆、內蒙古等三個自治區對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增速均超過50%。
上半年,我國對東盟進出口3.08萬億元,同比增長5.4%,佔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5.3%,較去年同期提升了0.5個百分點。其中,我國自東盟進口農產品1250.8億元,增長7.5%,高於我國自東盟進口整體增速6.4個百分點。部分特色農產品進口表現亮眼,其中水果進口405.4億元,增長24.1%,鮮榴蓮、菠蘿分別增長65%和24.1%﹔棕櫚油進口109.1億元,增長120.5%。
上半年,我國對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其他14個成員合計進出口6.1萬億元,同比增長1.5%,對我國外貿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
區域產業鏈合作更加緊密。RCEP市場潛力逐漸釋放,將有力促進區域內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逐步形成更加繁榮的區域一體化大市場,為企業拓展國際產業合作、經貿交流開辟新空間。上半年,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出口中間產品1.72萬億元,佔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出口值的一半以上,達到54.4%。
■記者手記
這份“成績單”,符合預期、來之不易
今年上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這樣的成績符合預期、來之不易。
工人們熟練地將膜片、液晶面板、結構件等裝配在一起,加工成液晶顯示模組——這是深圳一家科技型民營企業生產車間裡繁忙的情景。據介紹,這批產品上午組裝完畢,下午就可以抵港直裝,順利登上前往馬來西亞的貨船。如今,民營企業成為外貿“穩定器”: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同比增加了8.3%,達到45.9萬家,佔同期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的85.1%。
經營主體數量增加,為進出口提供有力支撐。同樣可喜的是,數據顯示,我國外貿新舊動能加速轉化,勢頭良好。上半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外貿確實有壓力、有起伏、有挑戰,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加上良好的產業體系和完備的生產能力,外貿發展韌性足、回旋余地大。我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國際經貿合作,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的綜合效應持續顯現。
我們相信,隨著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務實有效的措施持續發力,外貿經營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一定能夠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的目標。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4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