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評: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樂章
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會議指出,要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從社會各界對大會的關注可以看出,以美麗中國建設為責任使命,追“青”逐“綠”,齊心協力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樂章,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筑牢生態文明之魂,讓錦繡河山造福人民。制度穩則國家穩,頂層制度設計是“指揮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從明確優化國土開發、促進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健全生態制度四大任務,到逐步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補償制度、生態環境治理制度、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八大制度體系,如今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梁八柱”逐步搭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邁出了新的步伐。
夯實生態文明之基,以法治之力護佑綠水青山。綠水青山離不開法治保障,我國生態環境法律和制度建設進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監管執法尺度最嚴的時期,實現了從量到質的全面提升。修訂環境保護法,首次將生態保護紅線寫入法律﹔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黑土地保護法,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制定濕地保護法,修改森林法、草原法,加快國土綠化,守護青山綠更濃﹔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制定長江保護法和黃河保護法,大江大河奔涌向前,文化根脈生生不息……法治正在護航美麗中國建設,社會各界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厚植生態文明之蘊,激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澎湃動力。生態環境保護,既是“國之大者”,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人們綠色低碳意識普遍增強,呈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共進的生動局面。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生態保護作為頭等大事,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中國樣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召開,是綠色發展的新起點。我們要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的“五種關系”,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共建美好新家園,共繪美麗中國新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