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評:外資“加倉” 中國經濟再獲信任票
近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2023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額增加5%,達到創紀錄的1891億美元。
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落地上海﹔寶馬將在沈陽投產純電動新世代車型﹔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中國智造基地落地成都……今年以來,眾多外企紛紛投下信任票,通過在華拓展業務、加碼投資等實際行動表明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外資“加倉”中國,得益於中國超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產業體系,也反映出中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
政策加碼助力打造外資“強磁場”。2022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年1月1日,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正式施行,新增了239條鼓勵條目,新增條目達到歷年來新高,鼓勵外商投資的行業、領域進一步擴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研究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的政策措施,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促進內外資企業務實合作。
以點帶面持續拓展外資承載空間。一直以來,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在高質量落實中央和地方各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的同時,積極探索穩外貿穩外資新思路,努力培育增長新動能,為全國外貿外資平穩發展作出貢獻。今年上半年,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1296.6億元,增長8.2%,佔全國比重達18.4%,為我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鞏固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了強大的助力。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准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將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備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相關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產業“含新量”提升吸引外資加速布局。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利用外資是我國制造業取得快速發展、融入全球分工體系的寶貴經驗。外資企業在高端產業、新興領域的布局將帶動更多優質資本、技術和人才向高端制造業匯聚,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競爭協作水平。當前,在數字化和綠色低碳轉型背景下,我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等加快轉型升級,為全球跨國投資帶來眾多機遇。
不容忽視的是,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恢復放緩,全球跨國投資低迷,我國引資外部環境更加嚴峻復雜。但同時也要看到,短期數據波動並不影響外商投資持續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萬家,增長35.7%。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穩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開放的大市場為各國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我國齊全的產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人才資源、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構成的綜合引資優勢也在不斷強化。
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中國經濟必將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積極而重要的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