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汽車流通發展促進綠色循環消費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發展循環經濟是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路徑。當前,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實現綠色增長和氣候目標日益成為全球共識和努力方向。
7月3日,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突破2000萬輛,代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和實力的崛起。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如何解決好新能源汽車報廢及循環利用問題,逐步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指出,鼓勵各地綜合運用經濟、技術等手段推動老舊車輛退出,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加快老舊車輛淘汰更新。
如何在促銷費、拓流通的同時,加大新能源汽車的循環利用?近日,多位業內專家在首屆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大會上表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循環利用進程、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需要政策的引導和社會各界的協力,共同規范汽車循環利用發展,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體系。
“循環經濟一定是又經濟又循環,假如循環不經濟,便不是循環經濟,這是我們的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表示,我國汽車產業實現資源供應、能源供應永續發展,需要依賴全產業鏈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
近年來,我國汽車循環利用產業快速發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動力電池綜合利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為實現雙碳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汽車循環利用產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報廢機動車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回收利用率以及回收利用產業安全環保程度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中汽中心總經理陸梅表示:“在此背景下,在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的指導下,我們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起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探索出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綜合方案。”
汽車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工業品,也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二級巡視員宋常青表示,加強新能源汽車的循環利用,是破解資源循環,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支撐。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關於“汽車循環利用”等關鍵詞頻繁出現在各類政策之中。《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規范發展汽車、動力電池、家電、電子產品回收利用行業。《“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體系。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表示:“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產業鏈條長、環節多、流程復雜。當前,亟待打通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零部件回收回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材料回收利用等孤立的各個小產業鏈條環節。未來,需要在體系建設、技術研發、商業模式、社會推廣等多個方面取得突破和進展,進一步規范汽車循環利用發展。
與傳統汽車不同,電池、電動機、高壓線束、充換電設備等成為新能源汽車再制造與可循環利用的重點領域。
“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的關鍵是做好動力電池的回收和資源再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文強表示,一方面,要研究更加有效的生產責任延伸制度,建立生產者為主導的新能源汽車和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探索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探索創新回收機制和模式,鼓勵電池整車拆解和回收利用企業協商共建回收模式,聯合打造電池一條龍產業鏈,讓回收利用更加高質、高效。
汽車流通一頭連著汽車生產,一頭連著汽車消費,暢通汽車流通是恢復和擴大消費、暢通產業循環、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保障。
“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已走過了快速普及期,進入優化升級新階段,汽車市場由增量市場步入存量市場。新階段,怎樣把汽車存量盤活,讓資源循環利用顯得更加重要。”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調研員宋英杰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著眼於汽車流通全鏈條,抓住新車交易與手車流通等關鍵環節發力。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