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3一帶一路

中國農技專家在尼日利亞:實干耕耘希望的田野

2023年08月15日15:26 |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農技專家在尼日利亞:實干耕耘希望的田野

王學民(圖中)和尼日利亞員工布魯斯(圖左)和 比特魯斯(圖右)在田間勞作。人民網記者 趙艷紅攝

王學民(圖中)和尼日利亞員工布魯斯(圖左)和比特魯斯(圖右)在田間勞作。人民網記者 趙艷紅攝

8月初的一日清晨,阿布賈,中國援建尼日利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來自博爾諾州的布魯斯(Bulus)正在觀察中國老師王學民如何間苗。

突降大雨,大家都沒有停止手上的農活。“下雨對種田來說是好事。”王學民笑著告訴人民網記者。

尼日爾河與貝努埃河在尼日利亞境內的匯合交融,澆灌了兩河沿岸的千裡沃土。尼日利亞國旗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兩邊為綠色,中間為白色。綠色象征農業,白色象征和平與統一。可見農業之於尼日利亞的重要性。

尼日利亞擁有廣闊的適宜耕種的土地和良好的自然條件,但是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每年存在大量的糧食缺口。據中國貿促會2020年梳理的情況,尼日利亞每年仍需進口220萬噸大米,已連續20年成為食品的淨進口國。

作為非洲第一人口大國,糧食對尼日利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尼日利亞總統提努布7月13日宣布,尼進入糧食安全緊急狀態,並部署措施以應對糧價上漲帶來的民生沖擊。

農業交流和農產品貿易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主要合作內容。新時期,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農業國際合作成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最佳結合點之一。2003年10月,王學民作為中尼“南南合作”農業項目派遣的技術員首次來到尼日利亞,此后在這片土地耕耘了近20年,成為中國對尼日利亞農業援助以及兩國農業合作的踐行者、見証者。

人民網記者劉寧(右一)和王學民、布魯斯、比特魯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網記者 趙艷紅攝

人民網記者劉寧(右一)和王學民、布魯斯、比特魯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網記者 趙艷紅攝

研發新型水稻 增產30%左右

2003年,王學民作為中尼“南南合作”農業項目派遣的技術員來到尼日利亞,向當地農民推廣使用中國的基本農具,比如打谷機、脫粒機等。“當時尼日利亞農民是把水稻放在地上用棍子敲,”王學民從中國國內引進電動脫粒機,經過幾個月的實踐,在當地推廣,幫助農民提高脫粒效率5至7倍。

2005年,中地海外尼日利亞有限公司受尼日利亞西北部的凱比州邀請,聯合“南南合作”在當地的農業專家,組建了農業公司,並於當年試種了600公頃水稻,結果收成隻有300噸。正常情況下相應面積土地的收成應該是4000噸。王學民和同事們總結發現,一是蓄水設備老舊﹔二是雜草嚴重﹔三是部分沙性重的高地、低窪積水地方不出苗﹔四是種子純度太低,成熟參差不齊。

2008年起,王學民和同事們開啟了種子研發試驗,並與國內先進育種公司的合作。2017年,他們研發出新的水稻品種Gawal R 1。該品種成功通過尼日利亞國家審定並得到大面積推廣,它的產量比當地原來的主推品種要增產30%左右,得到農民的喜愛。“我們的種子,還沒有成熟就被附近的農民預訂光了。”

目前這個品種已經在當地推廣種植五年多,累計為尼日利亞增產大米超過200萬噸,惠及至少20萬農戶。

也正是在2017年,中國四部委聯合發布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願景與行動》,明確了推進農業國際合作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有了頂層設計。

尼日利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本土員工對人民網記者說“你好”。人民網記者 趙艷紅攝

尼日利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本土員工對人民網記者說“你好”。人民網記者 趙艷紅攝

傳授農技知識 夢想成就“非洲糧倉”

“看中國專家操作,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施肥是要精准地在根部打孔。”41歲的布魯斯2015年加入王學民所在的公司,此前,他和鄉親們施肥,都是用手隨便拋洒。“對比來看,施肥在根部,減少蒸發,苗長得更壯。”2016年,布魯斯回到家鄉,教鄉親中國的技術,給辣椒秧施肥、防治虫害,成功延長了辣椒秧的育果時間,有戶農戶原本一季產五公斤辣椒的地塊,產量增長到30公斤。

布魯斯還教家人按中國的技術管理水稻,原本產量500公斤的地塊增產到1000公斤。

8年過去了,鄉親們感謝布魯斯的幫助,他自己也從普通員工晉升到工長,管理15名尼日利亞本土員工,還把妻子和3個孩子從老家接到了首都阿布賈。

布魯斯是王學民眾多學生之一。

從2006年起,中地海外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就跟凱比州合作,每年至少幫該州培訓5個技術人員,主要是現場培訓,實踐為主。

尼日利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佔地約31公頃,由中國援助,中鐵十四局承建,2021年3月開工建設,2022年底移交給尼方后,由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未來該中心將承擔農業技術研發、農業技術培訓、農機展示以及農產品加工技術示范等職能。

如今身為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的王學民介紹,目前示范中心共8名中國員工,50名左右尼日利亞員工。2016到2019年,在中國政府、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的資助下,該中心一年舉辦兩次針對尼日利亞技術人員的培訓,總共培訓了400多人次。

王學民和同事們在與當地人長期的交往中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為了和當地員工更好的融合,他不光帶領中國員工努力學習當地語言,還在工作中穿插唱歌、跳舞等文藝活動,調動當地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就是為了幫助當地人種好水稻,養活自己!”回望當時踏上這片熱土的初心,王學成夢想著尼日利亞變成“非洲糧倉”!

十年來,中國始終秉承共同發展理念,持續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農業基礎設施、農資、技術、糧食等援助,幫助沿線國家逐步實現農業獨立自主發展。尼日利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和王學民在當地耕耘的故事,成為兩國農業合作的縮影,為中非扎實推進務實合作再添新注腳。

(責編:郝帥、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