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3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大道同行

記者手記:在巴基斯坦處處能聽到兩國友好的聲音

2023年08月17日18:41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小字號

原標題:記者手記:在巴基斯坦處處能聽到兩國友好的聲音

七月,盛夏時節,記者跟隨“一帶一路 大道同行”人民網大型跨國融媒體報道團走進巴基斯坦,探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抵達伊斯蘭堡機場。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抵達伊斯蘭堡機場。

馬蹄陣陣,駝鈴聲聲。巴基斯坦,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2013年,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啟動。如今,這條走廊成果豐碩,是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和重要先行先試項目,其成果當地民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在巴基斯坦處處能聽到兩國友好的聲音,成為中巴友誼的鮮活例証。“中國人建設的水電站為巴基斯坦千家萬戶送去了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在中國教授的幫助下,我學會了雜交水稻的選育技術,有了工作和賺錢的機會”“我每天都會乘坐橙線地鐵上下學,既方便又可以准時到達”……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巴經濟走廊累計為巴帶來直接投資254億美元,累計創造23.6萬個就業崗位,幫助巴新增510公裡高速公路、8000兆瓦電力和886公裡國家核心輸電網。

穿行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爾的一條地鐵線,被當地人稱為橙線地鐵。這條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早期開出的友誼之花,是巴基斯坦第一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地鐵線。

一條見証中巴友誼的城市“動脈線”。(人民網記者 薛丹攝)

一條見証中巴友誼的城市“動脈線”。(人民網記者 薛丹攝)

在橙線地鐵的運營控制中心,記者見到了默罕默德·那威。此時,他正在控制室裡,密切注視著大屏幕上各點位的監控畫面。作為運營控制中心的經理,那威肩上擔負著保証車站平穩運行的責任。

那威曾於2018年來到中國,在東南大學學習交通運輸工程。回國后,他參加橙線地鐵的培訓,經過層層選拔成為了業務骨干。

從初入職場的青澀稚嫩到今時今日的獨當一面,那威告訴記者,這一切都離不開如兄弟般的中國人的幫助。“中國人對巴基斯坦人很友好,讀書的時候是這樣,工作之后仍然是這樣。中國管理人員毫無保留地將知識、經驗向巴基斯坦人民分享,將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真正貫徹落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讓沿線國家實現了共同發展,感謝中國兄弟的傾囊相授。”

在巴基斯坦採訪期間,中文的“你好”“謝謝”是記者每天都能從當地人那裡聽到的高頻詞。從機場工作人員到包車司機,從中巴經濟走廊多個項目的參與者到行走在大街小巷裡的孩童們,他們真誠友善的問候總能讓我們一行人感受到陣陣暖意。

巴基斯坦人民用中文說“你好”。(人民網記者 薛丹攝)

巴基斯坦人民用中文說“你好”。(人民網記者 薛丹攝)

61歲的澤米爾·阿萬是巴基斯坦智庫全球絲綢之路研究聯盟的創始主席,他是一個中國通,不僅中文說得地道,而且對中國的感情很深。

阿萬與中國的淵源,還要追溯到1949年之前。“因為工作原因,我的父親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阿萬說,小時候他對這些事並不清楚,直到9歲時父親去世,才從父親留下的文件和筆記中了解了他的工作。

“從那時起,我心裡就有一個夢,要到中國去。”1980年,18歲的阿萬前往中國,在上海大學跟隨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先生,完成了機械制造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錢老很親切,不僅課講得好,科研也做得好,是個很了不起的人。”阿萬回憶說。

在中國多年,阿萬結識了很多中國朋友。“我的生活和學習都受到了中國朋友的照顧,我早已經把中國當作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從巴基斯坦駐中國大使館參贊的崗位上卸任后,阿萬在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擔任漢學教授。他在學校開設了首個中國學碩士專業,專門研究“一帶一路”倡議。

澤米爾·阿萬接受記者採訪。(受訪者供圖)

澤米爾·阿萬接受記者採訪。(受訪者供圖)

“中巴經濟走廊對巴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阿萬告訴記者,原來巴基斯坦缺電嚴重,城市一天要停電十幾個小時,能源領域項目改變了這種局面,基本滿足了當地生產生活的用電需求。此外,道路交通、通訊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貿易往來和運輸貨物更方便了,人們之間往來也更頻繁了。

在阿萬看來,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互聯互通、促進貿易與人文交流,助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和海港的建設在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實實在在地增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聯系。中國的外交努力與影響力的增強也幫助許多國家走得更近。”

翻看阿萬的微信朋友圈,裡面盡是與中巴相關的內容。“中巴經濟走廊:‘一帶一路’的瑰寶”“你好,‘巴鐵’!”“高質量共建中巴經濟走廊”等等,他公開的照片,也全是一些中巴合作項目的介紹。

談起中巴友誼,阿萬由衷地表示,“我父親在中國待過,我在中國待過,我的四個孩子也都在中國學習生活過,我們全家和中國有感情,有緣分,非常幸福!”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回想起從北京赴伊斯蘭堡的航班上,巴方乘客帶什麼的都有,玩具、糕點、服裝,大包小裹,滿載而歸,活脫脫一幅走親訪友的生動畫面。“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巴友好的故事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

(責編:郝帥、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人民銀行:適應市場供求關系新形勢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 (黃盛) 中國人民銀行17日發布了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在談到下一階段主要貨幣政策思路時表示,將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發揮好金融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中的積極作用,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綜合施策、穩定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穩步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我國自主設計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船體建造完工
  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杜燕飛)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今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海洋石油122”完成船體建造,標志著我國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氣裝備研發制造技術能力實現新進展。 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是集原油生產、存儲、外輸等功能於一體的“海上油氣加工廠”,具有抗風浪能力強、適應水深范圍廣、儲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轉移、重復使用等優點,已成為全球海洋油氣開發的主流生產裝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