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珍珠產業煥發創新光彩(品牌論)

珍珠產業歷史悠久。《詩經》《尚書》《爾雅》等典籍均有關於珍珠的記載,到了漢代,珍珠成了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品之一。《本草綱目》還記載了珍珠入藥的方法。從寶物上升到藥品,足見古人對其利用和研究已入精微。
古時被王公貴族、富商大賈專享的珍珠產品,今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珍珠項鏈、珍珠手鐲、珍珠粉……日常裝飾、美容養顏,象征純潔與高貴的珍珠裝點著人們的美好生活。
獲取珍珠的歷史,浸透著人類的智慧與勇氣。極富浪漫想象的古人視珍珠為“鮫人的眼淚”,一句“滄海月明珠有淚”意蘊無窮。但獲取珍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毫無浪漫色彩。“出於江海,藏於蚌中”,人們一度隻能借助簡陋設備潛水採珠。不僅採珠過程艱險,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採集的天然珍珠也愈發稀少。直到宋代,人工培育珍珠的記載見諸史籍,自然偶得轉化為有意識的創造,這是古人的一大創舉,既為一方百姓盤活生計,也降低了獲取珍珠的風險,且珍珠貿易和加工業因此受益。
珍珠的大眾化、平民化,見証著古老技藝重煥光彩。中國人工培育珍珠的歷史綿延千百年,但寶貴經驗卻在清末漸漸失傳,反倒由國外旅行者介紹到西方,引發現代珍珠產業競爭。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內一批研究者努力下,古老的珍珠養殖技術被復活、改進。淡水無核珍珠與有核珍珠培育成功、海水養殖珍珠實驗成功、淡水珍珠產量高居世界第一,爭奪珍珠產業高地的歷程,凸顯了古老智慧的無限能量,也積聚起自主創新的信心與底氣。
小小珍珠,蘊藏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密碼。從“籮裡來,筐裡去”的麻袋經濟到建成世界最大的淡水珍珠產銷中心,從加工半成品到做成品、創品牌,從播下第一個珠蚌到貢獻全球七成淡水珍珠,從養殖污染到綠色發展,原先不產珍珠的諸暨成了享譽世界的“中國珍珠之都”。每個難點都是邁上新台階的起點,每次危機都是打破瓶頸的契機。諸暨珍珠產業發展的嶄新面貌,來自一次次走出舒適區、向上生長的頑強生命力。
當下,顏值經濟、美麗經濟不斷升溫,為珍珠產業發展開辟了廣闊天地。涉及生態養殖、國際商貿、高端設計、生物醫藥等諸多領域的現代珍珠產業集群漸成氣候,打造產業高競爭力、產品高附加值、市場高佔有率的“美麗產業”仍面臨諸多新的挑戰與機遇,攀登珍珠產業頂峰的過程,將伴隨著中國品牌創新的遠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人民銀行:適應市場供求關系新形勢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 (黃盛) 中國人民銀行17日發布了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在談到下一階段主要貨幣政策思路時表示,將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發揮好金融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中的積極作用,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綜合施策、穩定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穩步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