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雀巢:堅持長期主義 以創新按下發展“加速鍵”

2023年08月30日11:1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7月底,雀巢集團發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雀巢大中華大區2023年上半年有機增長率4.7%﹔實際內部增長率1.3%﹔定價貢獻率為3.4%。

近日,雀巢集團執行副總裁兼董事會成員、雀巢大中華大區首席執行官張西強回應說,上述增長得益於電商渠道的助力,以及居家外渠道的復蘇和價格調整。“1.3%的實際增長與我們的預期一致。數字背后的源動力是多元的,未來也是值得期待的”。

借力政策東風 掌握消費市場主動權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這給了張西強以及雀巢大中華大區很大的發展信心。

作為一家有著157年發展歷史、旗下2000多個品牌的老牌外企,雀巢的發展“秘訣”是不把寶押在同一個籃子裡,以及時刻通過創新的眼光來主動預判外部的期待。“多元化”“創新性”是張西強心中雀巢在中國借力政策環境、掌握消費市場主動權的重要發展依據。

用張西強的話說:“中國今年對於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扶持力度上升了一個台階,優化外商投資環境‘24條’的頒布,對於我們而言是強大的發展底氣。中國是一個成長中的大市場,雀巢始終持續加大在華投資並服務中國消費者的美好生活。因此,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我們的戰略是不謀而合的。”

“雀巢大中華大區是雀巢全球五個大區之一,也是發展最快的食品和飲料市場之一。雀巢專業餐飲在大中華大區的突出表現,與中國城市化和經濟發展背景下,消費者對於便捷、高品質飲食的需求密不可分。”談及中國消費市場,張西強用“空間大”“韌性強”“不二選擇”進行描述。對於來自於瑞士的雀巢集團而言,本土僅800多萬的人口決定了雀巢的“走出去”之路﹔而中國14億的人口及龐大的消費人群,則吸引了雀巢的“留下來”之心,中國成為了雀巢要穩穩扎下根的不二選擇和發展熱土。

雀巢在哈爾濱雙城區建立的牧場。(受訪者供圖)

“中國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政策工具箱豐富,雀巢在中國投資的信心也將更加堅定。從雲南普洱,到哈爾濱雙城,再到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我們要持續地把好的研發、好的技術帶到中國來。”同時,張西強認為,當前的消費者更理性、更謹慎、更關注性價比,這對於消費品企業而言是挑戰,也意味著要面對不斷加劇的競爭。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品牌方要更加了解消費者的訴求,做好產品創新,以優質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充足的購買理由。

夯實人才根基 堅持多種形式創新

雀巢上半年財報中特別對產品品類的貢獻及發展成效作出了分析,其中一句“增長受益於創新和渠道分銷拓展”,總結出了大中華大區發展成績背后的雙輪驅動力。關於驅動力之一的“創新”,張西強從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產品創新是一層最基礎的發展邏輯,任何一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產品端的創新,但高質量的發展不應僅局限於產品創新,還應體現在模式創新、流程創新、組織創新上”。

張西強舉例介紹了他所認為的模式創新。近幾年來,雀巢中國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家好的供應商以及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我們深入到不少的網紅品牌、行業門店中,駐扎在客戶公司,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層面做功。比如近年來頗受消費者喜愛的一款飲品生椰拿鐵,我們會為相關的合作伙伴提供基礎的原料、配方與研發思路,創新性地為其發展提供建議。”張西強說。

雀巢大中華大區的組織創新,是張西強尤為重視的一項工作。他自己這樣形容:“我有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業務上,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了解市場需求上,還有三分之一的精力就放在了人才培養上。”這裡提到的人才培養,就是張西強近兩年來在推進組織創新、流程創新中的落腳點。

據了解,雀巢中國的人才培養工作聚焦在“老中青”三代的差異化戰略上,張西強把公司約300名的中層員工比喻為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表示要通過“授權”“賦能”來增強其所帶團隊的韌性,這也是流程創新的重要一環,縮短決策鏈,將決策的權利交給最懂相關業務單元的中層領導。此外,張西強把青年員工比喻為“雀巢未來”,要通過量身定制職業規劃等方式,培養年輕員工的商業價值觀、企圖心、學習力和堅韌性。

作為雀巢集團在大中華大區聘任的首位本土CEO,張西強經歷過挑戰也有過困惑,但他堅信建設本土化管理團隊的重要性。“國際品牌、中國運作”8個字是他的管理要義,做好員工與集團之間的橋梁,也是他對自己的定位。據悉,雀巢大中華大區每年都選派大量青年人才去瑞士總部學習交流,同步展現中國消費市場的概況與活力。

創造共享價值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當被問到雀巢如何回答可持續發展這一命題時,張西強說:“我們認為可持續發展考驗的是一家企業的長久眼光。短期來看,增加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投入對於控制成本是減分項,但長期來看,對於企業發展卻是加分項。‘長久’‘可持續’等詞藻對於有著157年歷史的雀巢而言,是基因中的天然選項。”據他介紹,雀巢今年3月發布的《創造共享價值與可持續發展報告》便是對實現淨零碳排放做出的承諾,目標是在2050年實現集團淨零排放。

談到這裡,張西強舉起手邊的水瓶示意說,可持續發展的思維也體現在每個巧妙的“小設計”上。“在很多環保人士眼中,每一瓶水上的塑料標簽對於社會而言都是一份需要降解的壓力,但是如果將10瓶水打包售賣隻貼上一張標簽,人們的可接受度便會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銷量。”張西強說,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商業邏輯是密不可分的。可持續發展對於社會層面的意義顯而易見,對於企業的意義則體現在培養消費者對於品牌價值的感知上,要高效地利用好可持續發展的投入,獲得消費者認可,進而獲得持久的利潤。

雀巢咖啡農藝專家為當地咖農培訓種植知識。(受訪者供圖)

講述起雀巢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初心,張西強認為,要秉持著“多贏”的信念。“雀巢近年來在公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們認為做公益只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一環而非全部。我們關注的是如何盡己所能從產業鏈、供應鏈的維度來帶動和幫助伙伴們共同成長”。

據了解,雀巢在雲南持續推動咖啡種植向再生農業轉型,2023年將在雲南種植和培育20萬棵樹,以可持續的方式賦能雲南咖啡產業煥新升級,讓“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成為雲南咖啡的新標簽。同時邀請咖啡農藝專家為當地咖農培訓種植知識,讓咖啡種植業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之一,逐步提高咖農的收獲感與價值感。

“無論是面向雲南的咖農,還是黑龍江的奶農,滿足他們應得,確保多方共贏,讓消費者放心,讓從農場到餐桌的全供應鏈更加順暢,就是雀巢關注的重點。”張西強說。(李凌宇)

(責編:董童、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