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節能降碳的科技底色
——服貿會環境服務專題展掃描

生活垃圾發電、竹子變身管道、廢玻璃成為環保新材料……9月2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如期拉開帷幕,在國家體育館和首鋼園區舉辦的環境服務專題展,設置了低碳能源、氣候與碳經濟、碳中和與綠色技術、循環經濟、未來科技出行等展區,全面展示環境服務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技術應用,眾多新產品、新方案齊亮相,“綠色”元素引人注目。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竹纏繞復合管道,“長相”跟普通管道沒啥兩樣,其實深得鄭板橋名詩的神韻。
“竹纏繞復合管由竹子經深加工制成,採用纏繞工藝,具有低碳綠色、抗形變能力高等特點。”中鐵十八局集團環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銷售負責人韓璐說,竹纏繞復合管的使用壽命可達50年,綜合造價低、施工效率高,在國內多個城市的管道建設中都有應用。
“這裡展示的是上海銷售平霄路綜合能源服務站,是中國石油在上海地區的首座油氫合建站。”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展區講解員金雨婷說,圍繞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中國石油積極布局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快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充換電、氫能等新能源業務,為百姓提供更綠色、更安全的動力源。
展區裡,一塊沙盤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是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北京朝陽環境集團董事長皮猛介紹,園區包含生活垃圾焚燒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建筑垃圾處理廠、廚余垃圾處理廠等,日處理各類廢棄物能力超過1萬噸,園區綜合碳排放接近於零。
“園區解決的是多來源、多種類、大規模城市廢棄物的協同處理問題。”皮猛說,生活垃圾通過焚燒轉換成綠色電能,每年能夠貢獻約5億度綠電,解決約近百萬人口的生活用電。餐廚垃圾經過資源化處置,可以制成再生能源生物柴油。
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展區的屏幕上,展示著常州的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
“這是國內首座無圍牆、全開放、超低排放的‘鄰利型’垃圾發電廠。”該展會工作人員介紹,廠區實時監測煙氣排放,實現中水全回收,周邊建有圖書館、公園,成為服務周邊居民的“城市客廳”。
江蘇晶瑞特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展台上,陳列著形態各樣的玻璃輕石。
該公司江陰分公司總經理張世杰介紹,廢玻璃是固廢垃圾中很難被降解的材料。通過破碎、研磨、添加助劑、高溫焙燒等方式處理后,廢玻璃可以轉化為多孔、輕質、強度高、無毒無害的玻璃輕石,應用於海綿城市建設、水環境生態治理、園林綠化和農業水利等眾多領域。
“廢玻璃再生資源化技術是國內首創。”張世杰說,玻璃輕石同時具備“滲、滯、蓄、淨、用、排”等優良特性。公司在2012年正式立項啟動產品研發,2013年首條生產線試產成功,2014年起應用於土壤修復、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領域,獲得廣泛好評。
皮猛說:“我們在焚燒發電領域不斷探索節能降耗的技術方案,圍繞餐廚垃圾處置過程中的異味防控和滲瀝液處理,獲得了很多發明專利。”
各種新產品、新材料、新方案讓穿行於展會的觀眾流連忘返。這些成果折射出中國推動綠色發展的堅定步伐,亮出了低碳轉型背后的科技底色。
(科技日報北京9月2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商務部:9至12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家居煥新消費季”活動
- 人民網北京9月2日電 (記者孫紅麗)近日,商務部辦公廳印發《關於組織開展“家居煥新消費季”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2023消費提振年”總體安排,於2023年9—12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家居煥新消費季”活動。 根據《通知》,“家居煥新消費季”啟動儀式將於9月初舉辦,同時支持各地組織N場地方站活動。…
- 新一輪北交所改革揭開帷幕 經營主體迎來三重利好
- 人民網北京9月2日電 (黃盛)証監會在9月1日發布的《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証券交易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高質量建設北京証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提出一攬子舉措,並將其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1+N+X”政策框架的專項安排。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了以下工作舉措:一是加快高質量上市公司供給,有效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結構,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安排﹔二是穩步推進市場改革創新,持續豐富產品體系,改進和完善交易機制,調整優化發行承銷制度,加強多層次市場互聯互通,擴大投資者隊伍﹔三是全面優化市場發展基礎和環境,更好發揮中介機構作用,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完善市場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處置機制,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發揮好改革試驗田作用﹔四是強化組織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全鏈條監督制衡,做好新聞輿論引導。…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