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會議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敖漢旗舉行

2023年9月1日,第十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會議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敖漢旗隆重舉行。此次會議主題為“產業傳承農耕文化,品牌搭建世界橋梁”,旨在深入貫徹自治區、赤峰市關於“敖漢小米”產業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發展思路,推動小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挖掘農耕文化與產業創新融合,引領小米產業國際化發展。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准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289)顧問組主席、國家標准委原主任劉平均、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赤峰市委書記萬超岐、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品牌集群專家委副主任委員、國家能源委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俊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黨委書記、編審張國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黨委委員、科研處處長、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國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谷子糜子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刁現民、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實驗室主任張世宏、東方美食研究院總裁、餐飲品牌集群秘書長郝冬霞、以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政府領導、企業代表等共計8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會。
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在大會致辭中表示,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尤其強調小米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的承擔著關鍵作用。張玉香高度贊揚了敖漢旗在生態建設、農牧業品牌和小米產業上的成就,並指出敖漢小米能成為中國農業品牌目錄中的地區性瑰寶的成功之道在於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巧妙結合,打造了堅實的品牌基礎,為全國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張玉香還強調產業振興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性,不僅需要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還需要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質量檢測體系應切實促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還需加強品牌體系的建設,優化產銷銜接,使之更符合市場導向,提高效能。同時,需要突出文化內涵,積極宣傳推介,以塑造形象,通過多管齊下的措施,促進小米產業的繁榮發展,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貢獻力量。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准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289)顧問組主席,國家標准委原主任劉平均就我國在品牌發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推動國際品牌標准的制定、主導發布世界品牌榜,促進各領域國際品牌高速發展與良性競爭做了題為《品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旨發言,並針對赤峰與敖漢旗的品牌建設,提出建立國際小米品牌保護機制,支持國際小米品牌中心的建立,成立赤峰市品牌建設促進會,助推敖漢旗小米產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建議。
敖漢旗旗委書記王永軍在致辭中表示,敖漢小米代表農耕文化遺產。如今,隨著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谷子生產基地,產品躋身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產品,並進入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敖漢旗已經連續十年舉辦的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會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國際關注,正在成為一個多元交流平台,推動著敖漢小米品牌國際化發展。未來,敖漢旗將深挖小米潛力,強化品牌建設,提高生產水平,創新銷售模式,助推敖漢小米品牌高質量發展,並將地理文化與旅游度假結合,全方位展示小米的發展歷程,吸引國內外游客深度體驗農耕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黨委書記兼編審張國春指出,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全球重要文化遺產倡議,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以助力可持續發展。在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發現的距今八千年的碳化粟和黍子粒,為探討旱作農業的起源及其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實証,充分論証了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同時,敖漢旱作農業系統獲得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認可,為敖漢小米品牌成為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經典案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黨委委員、科研處處長、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國祥指出,敖漢旗在中國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敖漢旗的文化遺產和旱作農業與早期青銅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敖漢旱作農業系統獲得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可,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榮譽,也是敖漢小米享譽中外的關鍵因素之一。
此外,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谷子糜子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刁現民,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實驗室主任張世宏,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智慧農業與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內蒙古谷子育種聯合攻關首席專家、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春谷育種崗位科學家王顯瑞在大會上就谷子種業的形成和發展、微生物與敖漢有機小米、中國春谷育種現狀及未來展望做了關於“產業傳承農耕文化”的主題發言。
在“品牌搭建世界橋梁”主旨發言環節,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品牌集群專家委副主任委員、國家能源委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俊杰認為敖漢旗被認定為中國古代旱作農業和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的起源地,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強大的小米產業基地,將在文旅和康養領域擁有廣泛的市場機會。
他建議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講好敖漢故事,形成公共品牌,加強合作,提高敖漢小米的國際知名度﹔塑造小米的健康功能,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高附加值的小米產品﹔建立服務組織,提供全過程的農業管理服務,並通過建設市場化體系,採用智能分析和定制化的市場營銷﹔利用中央預算資金和政策項目,提升小米產業的發展﹔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建立產業專項基金﹔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敖漢小米高質量發展。
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客座教授,石家庄創業服務中心創業導師客座教授,誠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田野指出,敖漢小米部分品種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糧食系列中名列前茅,是普通小米的3倍,是大米的十倍,是白面的80倍,是玉米的100倍,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實寫照,具備強大的功能性,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團隊副首席、研究員、博士導師佟立濤通過對現代都市人生活方式與健康的分析,發掘出既方便快捷又有益健康的新生活形態,為小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向。
東方美食研究院總裁、餐飲品牌集群秘書長郝冬霞從美食文化與餐飲效應出發,提出以小米美食為載體加強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對我國農業經濟作物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市場份額的擴大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更好地促進敖漢小米品牌的發展。
大會現場還發布了敖漢小米的創新成果,並進行了戰略簽約儀式。
第十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會議期間還舉辦了產品展銷訂貨會、北方旱作農業與早期青銅文明學術研討會、敖漢旗預制菜產業發展論壇,並組織參觀多個谷子種植基地等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意義重大的活動。
另據悉,本次大會匯集了媒體傳播平台,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網、農民日報、中國食品報、中國國家品牌網等多眾多知名媒體參與報道。
事實上,自從敖漢旗的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批准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並成為“世界小米起源地”以來,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年的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大會,成功吸引了全球關注的目光。
擁有8000年的歷史,這不僅賦予了敖漢旗獨特的農耕文化,也讓其小米產業站在了國際舞台的前沿。在“產業傳承農耕文化,搭建世界橋梁”的倡議引領下,我們相信敖漢小米將實現全球范圍內小米產業鏈、技術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協同躍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