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大道同行
“一帶一路”上的跨國情緣
明斯克荔枝中餐廳,位於白俄羅斯首都最繁華的地段——勝利大街1號。餐廳的經營者是白俄羅斯人娜斯佳。她的丈夫邢亮從中國到明斯克創業已整整十年。十年間,他們從相遇相知,到共同創業,直至步入婚姻,提起這段過往,兩人不約而同地說:“他(她)是我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
邢亮一家接受人民網採訪。人民網 皇甫萬裡攝
白俄羅斯姑娘拯救了“中國胃”
2013年,80后南京小伙邢亮作為一家中國外貿公司的採購員,第一次來到明斯克。他發現,當地的基礎設施還相對比較落后,各類商品和物資供應的種類也十分有限,但需求卻非常旺盛,他敏銳地嗅到了商機。
“於是我決定留下來做貿易和工程項目,同時開始搭建自己的供應鏈,確保商品的穩定供應。”他說。
創業之初遭遇的各種難關仍歷歷在目。邢亮回憶道:“那時明斯克的中國人還很少。我語言不通,對當地文化、生活習慣也不適應,再加上工作中要與白俄羅斯的各種法律法規打交道,經常碰壁,有時候感到很無助。”
在最困難的時候,他遇到了娜斯佳。娜斯佳曾在中國留過學,畢業后在明斯克一家公司擔任翻譯。“很幸運能遇到小娜,她在工作中給了我很大的支持。有她在我身邊,我覺得自己可以克服任何困難。”
邢亮需要經常開車去外地出差。他的中國胃不習慣西餐,常常吃不飽飯。小娜發現后開始學做中餐,每天用保溫盒裝起來讓邢亮帶到路上吃。
“每一道菜都充滿了愛的滋味、家的味道。”邢亮說起妻子的時候,臉上滿是笑意。
中白工業園的建設者
隨著 “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中白各領域合作不斷升溫。巨石中白工業園是中白兩國合作的重要項目,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明珠。邢亮的公司承接了園區內消防設施的安裝項目。
他介紹道,中白工業園內廠房的設計和建造充分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利用自然光、通風和節能技術,提高了資源利用,同時也減少了廠房對環境的影響。這種理念符合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也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之一。不僅如此,廠房的建設速度和質量也給白俄羅斯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短短幾年內,中白工業園就完成了大量高質量的廠房建設,這充分展示了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實力。
如今的中白工業園規劃合理,廠房林立。他說,自己作為兩國重要合作項目的參與者,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邢亮感到自己尤其忙碌,公司的生意規模和經營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公司的業務除了明斯克之外,也開始向周邊國家延伸。為了提升運營效率,他開始投資倉庫建設和物流設施。
他戲稱“有時候感覺我自己回家就像出差”。盡管嘴上這樣說,但邢亮也表示自己累並快樂著,“因為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頭腦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跨國家庭見証中白友誼
邢亮夫婦有兩個可愛的孩子,姐姐6歲,弟弟5歲。由於爸爸忙於工作經常出差,姐弟倆跟媽媽和外婆相處的時間更多一些,孩子們的俄語比中文要流利得多。這讓邢亮不免有些失落。“我還是希望孩子們中學畢業后能去中國讀大學,通過系統學習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希望他們長大后能在中白關系越來越好的背景下有更好的發展。”
談到家庭生活,邢亮用了一個詞——“溫暖”。盡管夫婦二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但他們都覺得,中國人和白俄羅斯人有許多特質是相通的,比如真誠、善良、熱情、勤勞,因此他們無論是在日常相處還是和雙方父母的交往都很融洽,即使發生了矛盾也很容易化解。
那麼兩人是如何被彼此吸引的呢?在娜斯佳看來,他們之間並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他們的心彼此走近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我覺得邢亮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和他在一起,我感到很安心。” 娜斯佳說。
談到妻子,邢亮則是掩蓋不住的一臉幸福。他說:“白俄羅斯姑娘特別會照顧家人,我經常出差,但每天都和他們娘仨通話。不管我在哪裡,一想到他們,我心裡就很踏實。”
照片牆記錄每個幸福的瞬間。人民網 皇甫萬裡攝
這些年,兩國民間的往來的變化不僅僅體現在經貿合作,僅就不斷增加的中餐廳數量,就可以看出兩國人文交流變化。
娜斯佳告訴記者,來荔枝餐廳用餐的客人本地人和中國人的比例大約各佔一半,“很多當地人願意嘗試中餐,慢慢接受中式飲食文化。他們對我們的菜品和口味都非常了解,宮保雞丁、鍋包肉、酸菜魚……這些都是顧客常點的菜。”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邢亮在明斯克的第十個年頭。他坦言,自己能夠切身感受到中白關系提升給自己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帶一路’倡議為在海外發展的人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他感到還有很多事情在等著自己。“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應對激烈的競爭。比如,‘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法律法規、商業環境等方面與我國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我們要不斷地去學習和適應,未來,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