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在山西長治舉行

第二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孫博洋)“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各界所重視。20日,在山西長治舉辦的主題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第二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上,來自政產學研各方代表,就食品安全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會上,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食品安全大會組委會名譽主任顧秀蓮表示,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之一。做好新時代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要順應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新需求新期待,確保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健康中國建設保駕護航。廣大食品生產經營者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激發消費活力潛力,不斷構建食品安全新格局,推動我國食品行業發展和食品安全保障再上新台階。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劉曉峰表示,食品安全事關群眾身體健康、社會安全穩定,是最基本的民生訴求,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本支撐。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要部署,始終從增進民生福祉、解決群眾關切的高度認識把握食品安全工作,運用新技術、新思維、新方法加強食品全過程監管,全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產業發展水平整體提升,讓消費者能夠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行業要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充分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抓住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機遇,推動行業生產工藝、銷售模式、產品研發等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力實體消費市場,加快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山西省副省長湯志平表示,山西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手抓食品安全監管,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強化源頭治理、完善監管鏈條、加強過程管控、健全治理體系,堅決守牢安全底線﹔一手抓食品產業發展,以打造食品相關特色專業鎮為重要抓手,扎實推進“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干果”三大省級戰略和十大產業集群建設,推動食品產業整體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長治市市委書記陳耳東表示,綠水青山孕育天然食材,長治是全國第一個農業標准化示范市、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長治將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強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管,推動食品安全、食品產業躍升發展,積極申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篪表示,新時代食品安全事業有四個“新”,一是要樹立新理念,要樹立系統安全理念,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標准,樹立共治、共享理念構建群策群力、共治、共享的食安工作格局﹔二是要提升新目標,食品安全工作既要守好底線,更要追求高線,從安全保障轉向安全引領,從產品安全轉向營養、健康、安全﹔三是要解決新問題,“大食物觀”帶來新興食品門類的持續擴容,這些領域既需要清晰的概念界定,也需要相應的安全標准保駕護航﹔四是要創造新方法,通過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率。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表示,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到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布局中統籌謀劃、統一部署,在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監督管理、產業發展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嚴格食品注冊許可,加強監督檢查,開展監督抽檢,嚴查違法行為,有力維護了食品安全穩中向好的態勢。
據悉,在開幕式上,來自全國食品行業的270余家企業代表共同宣讀《2023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長治)共識》。《共識》倡議,全國食品安全行業和食品產業將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新理念新要求,進一步夯實“兩個責任”,抓好數字化賦能,持續加強社會共治,深化食品安全共同行動,協力推動我國食品安全事業邁上新台階、再創新成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