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把論文“寫”在廣袤大地上
三山三水三分田,武漢市江夏區風景秀麗,資源稟賦,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科創資源。
如何進一步挖掘高校特色優勢,推進區校深度合作?如何構建新型的政、校、企之間模式,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近日,“2023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人民日報社採訪調研團近日走近武漢,看江夏探索融合教育新模式,打開融合教育的新窗口,輻射全國。
加強區校合作 用藝術點亮紅土地
學生們正在進行繪畫。受訪單位供圖
“在熱帶雨林中,有這樣一種‘善妒’的樹。它會因為自己沒有‘鄰居’長得旺盛,便‘氣憤’而死。這種會自己‘氣死’的樹,就是檀香。”在雲南景洪市勐龍鎮的曼勒村,遠道而來的老師們,正在為當地的孩子上一堂美育實踐課。
“這裡風景秀麗迷人,卻因地理位置偏遠發展受限。”“藝術點亮紅土地”成員岩溫叫說,“我希望能用自己所學,引導當地青少年發掘出身邊的藝術與家鄉的獨特之美,讓鄉村裡的孩子感受鮮活的藝術力量,點亮他們心中的藝術夢想。”
特色鄉村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成為了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江夏區圍繞特色鄉村文化資源,通過加強區校合作,推動高校深度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點亮紅土地團隊指導老師杜鵑介紹,“藝術點亮紅土地”美育實踐活動拓展了學生們對鄉村的認識,為他們提供了實習實踐的途徑。而通過鄉村環境美化提升村民藝術素養、增加群眾幸福感,激活了村民們的內生動力,使得曼勒村成為了網紅村,吸引了不少游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我們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江夏區區校合作發展促進中心黨組書記趙振宇介紹,通過對鄉村資源的再發掘、再培育、再利用,賦予農村新的美、煥發農村新的活力。
趙振宇表示,通過將高校教師與學生引入“田野”,拓展他們對鄉村的認識,提供學生實習實踐的途徑。同樣,也可以提高美麗鄉村建設的效果和質量,而且可以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拓展領域求實效 產學研不分家
學生們正在實操學習。受訪單位供圖
課堂通廠房,產學研不分家。
武昌職業學院高端制造實訓基地,是由一棟教學辦公樓和兩個廠區構成。除了分區配置的車間之外,多媒體教室、學生宿舍、食堂等一應俱全。
據了解,校辦工廠成立之初便牢固樹立“質量立校”,負責整個校辦工廠日常運轉的副校長余萬華,曾在某航空研究所當廠長,退休返聘到武昌職業學院后,他帶來了一支30余人的團隊,既有高級工程師,又有理論教師,還有“雙師型”實訓教師。骨干教師駐廠后直接轉入“師傅帶徒弟”的角色狀態,在工作環境下為學生傳授理論和實踐知識。
余萬華除了在生產車間一線帶學生實習外,每周還要上8節理論課,涉及仿真軟件、工業機器人、通用航空器等領域。
“理論講述一百遍,不如自己動手做一遍。”余萬說,校辦工廠於今年3月正式建成開工,每年可為1000余名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涵蓋機械設計、制造工藝、質量管理、生產管理、數控編程、現場操作等全流程各個崗位。
江夏區區校合作發展促進中心辦公室主任孟玲表示,近年來,江夏區通過推動部門街道、駐區企業與高校廣泛開展合作,多方位尋求切入點,拓展區校合作領域。做到圍繞企業提質增效,推動產教融合﹔圍繞合作發展,推動產學研互動﹔圍繞鄉村振興,推動農文旅融合。
截至8月18日,武漢市江夏區區校合作發展促進中心與區內外高校開展“政校企合作”交流活動16場,促成15所高校、12個區相關單位、4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成立新興產業人才聯盟、江夏茶產業校企聯盟、大健康政校企聯盟3個,其中產業校企聯盟屬全國首個,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34個,建設校企人才聯合培養、大學生實習實踐、鄉村振興人才等11個基地,鄉村振興實踐工作室2個。
圍繞需求 讓教師與學生深入“田野”
學生們正在直播。受訪單位供圖
“歡迎各位寶寶來到我們的直播間,今天我要和大家介紹一款我們武漢的‘寶藏茶’。”在武漢外語外事學院茶藝實訓室,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正在進行。
近年來,武漢外語外事學院通過和茶企共建直播帶貨平台,幫助茶企提升賣貨效率。
為了促進茶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為搭建校企合作的供需產業的平台,區校合作發展促進中心組織“茶企進校園”,通過搭建茶企和高校聯盟為高校提供與實際應用和產業需求緊密結合的平台,讓高校的師生可以參與到茶企的實踐活動中,比如茶園採摘、茶葉制品生產等,了解茶葉產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培養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茶企可以向高校提供實踐基地和實習機會,幫助高校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和就業市場。
孟玲說,“通過聯系江夏區6所高校,茶企獲取了更多的科技支持和人才資源,帶著學校的師生實地走訪江夏龍壹茶企,讓江夏學子了解茶葉種植、採摘、制作等各個環節的技術和研究成果。”
學生們正在現場直播。受訪單位供圖
相關負責人介紹,茶企和高校聯盟,茶企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口味,針對性地開發和生產茶產品,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區校聯合,也可以幫助茶企拓寬銷售渠道。“通過學校海外電商平台,了解海外市場需求,包括消費者的口味、文化背景、消費習慣等,建立銷售渠道,注重產品包裝和宣傳,通過多種手段和策略來提升自己的銷售和品牌影響力。”孟玲說。
趙振宇介紹,中心根據建議事項內容提出“高校X鄉村”共創行動等,聯合區委組織部向全區十二個街道征集校地融合需求表,並結合各街道需求和鄉村發展特色,發揮高校優勢資源,集“智”於街道,在建設美麗鄉村、發展街道產業,文化挖掘、生態品牌打造、農產品推廣、電商自媒體、產學研等方面做好匹配工作,形成“一街一品”、“一街對多校”的共創機制,為美麗鄉村建設發揮高校智力人才優勢。(實習生陳瑾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