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企業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和風險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人民網北京10月6日電 (記者杜燕飛)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企業運用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超過1.3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5.1%﹔2022年企業外匯套保率為24%,連續三年上升,較2016年增加11個百分點,企業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和風險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報告》表示,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加快發展,積極適應和滿足企業匯率風險管理需求,保障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加強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宣傳引導,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更好提升匯率風險管理能力。
《報告》指出,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與外匯市場深化發展相輔相成。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有效管理匯率風險成為企業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交易要解決的“必修課”,也是國內外匯市場發展要面臨的“必答題”。特別是,我國市場規模巨大、企業等主體眾多,2022年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總額12.4萬億美元,涉及近100萬家企業,風險管理需求較大。同時,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投資股票、債券等人民幣資產的境外機構,也有在國內外匯市場管理匯率風險的需求。另一方面,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為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創造了條件,成為外匯市場深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05年匯改以來,國內外匯市場交易量從2005年1.3萬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34.5萬億美元,66%的增長來自衍生品交易。各類交易主體運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提升了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
《報告》認為,外匯市場服務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功能日益完善。圍繞風險管理功能,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不斷深化發展。從交易工具看,目前已具備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期權等國際成熟的外匯衍生品體系,能夠滿足市場多樣化的匯率避險需求。從市場服務看,截至2022年末,已有127家銀行開辦外匯衍生品業務,包括大中小型和中外資各類銀行,市場服務可覆蓋全國各地。從基礎設施看,目前國內外匯市場已具有適應不同交易工具和參與主體的多樣化交易清算機制,銀行對客戶的電子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為衍生品交易提供了安全、便捷、高效的市場支持。從政策保障看,近年來外匯局著力推動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引導銀行健全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完善外匯衍生品管理政策,加強跨部門協同合作,為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報告》認為,企業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和風險管理水平持續提升。運用外匯衍生品開展套期保值交易是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以外匯衍生品交易量佔比衡量,2022年,企業運用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超過1.3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5.1%﹔2022年企業外匯套保率為24%,連續三年上升,較2016年增加11個百分點﹔匯率風險管理的企業參與度持續拓寬,外匯衍生品“首辦戶”企業2022年新增超過3.3萬家,2023年上半年超過1.5萬家。除外匯衍生品交易外,企業還使用其他經濟金融手段、特別是人民幣結算來管理匯率風險。銀行代客涉外收付中人民幣結算佔比連續五年上升,達到五成。
“總的來看,無論市場形勢如何變化,我們都希望企業牢固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理性看待匯率波動,聚焦主業,杜絕匯率投機,這些始終都是涉外企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一段時間我們做了大量調研,欣喜地看到企業對於匯率風險中性的認識在增強,能夠較好使用衍生產品工具管理匯率風險,比較嚴格地執行套保操作,科學評價套保效果。”
《報告》指出,下一步,外匯局將圍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保障高質量發展,繼續推進外匯市場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進一步推進外匯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各類主體匯率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報告》顯示:企業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和風險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 人民網北京10月6日電 (記者杜燕飛)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企業運用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超過1.3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5.1%﹔2022年企業外匯套保率為24%,連續三年上升,較2016年增加11個百分點,企業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和風險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報告》表示,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加快發展,積極適應和滿足企業匯率風險管理需求,保障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加強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宣傳引導,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更好提升匯率風險管理能力。…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