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3一帶一路>>國內海絲線

一帶一路 大道同行

“海絲”風華何以跨越千年

朱曉玲 覃心 曾帆 李棟 姜越 馬天翼 嚴立政
2023年10月08日16:0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千年海上絲綢之路,跨越古今。

“合浦”,意為“江河匯集於海的地方”。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早期始發港,早在兩千多年前合浦就是中外通商往來的重要門戶。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廣西考察,首站就來到北海市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他指出,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這裡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的文物都是歷史、是文化。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殷殷囑托錨定方向。合浦為時光沉澱下的“文化明珠”注入新的活力,讓“海絲”風華越過千年,依然熠熠生輝。

數智賦新能,讓沉睡千年的歷史說話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上新”,20件修復如初的漢代青銅器首次亮相。

活鏈提梁銅燈。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供圖

館內,一件底部三足、帶有活鏈的銅燈,以別致的造型吸引了游客目光。這件出土於合浦紅嶺頭的“活鏈提梁銅燈”在2017年被送至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修復,如今終於回到“故鄉”與公眾見面。

走近看,銅燈提梁的環形裝飾上有5個形態各異的人俑,或吹簫或彈奏,具有典型的漢代南海諸島特征,帶有鮮明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印記。

“近年來,我們與中國科學院科技考古中心、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等學術機構及專家建立合作關系,開展相關的研究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為傳承和保護‘海絲’文化提供理論支持和學術指導。”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副館長林娟告訴記者。

一器一物濃縮文化,方寸之間一覽千年。在“碧海絲路”展廳,湖藍色玻璃杯、金花球手鏈串飾、褐色纏絲瑪瑙、海藍寶石綠柱石混合串飾、琥珀串飾等文物琳琅滿目,令人印象深刻。作為國內唯一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專題博物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6年來累計接待游客超100萬人次。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內陳列的文物。 人民網記者 嚴立政攝

千年之前,這些當時的“新物件”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來到合浦港,與漢代文化碰撞出繽紛的火花﹔千年之后,“新物件”已經成文物,成為漢代北部灣地區對外通商交往史的見証,也是探尋古代“海絲”文化的一扇窗口。

今年,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共挑選8件具有代表性的“海絲”文物分別參加福建博物院、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辦的專題展。前不久,林娟獲悉,已吸引83萬人次參觀的“吉金萬裡——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決定延期閉展,幾件“出差”的文物過段時間才能“回家”。

為了讓館藏文物“觸手可及”,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建設了“線上博物館”,讓公眾足不出戶也能觀展。林娟十分看好科技帶來的新改變,“接下來我們還將利用數字技術、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創造更具互動性和沉浸感的文化體驗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海絲’歷史和文化。”

文旅巧融合,讓“詩與遠方”觸手可及

今年暑假,博物館“熱”遇上研學“熱”,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幾乎每天都滿額接待往來游客。

光看文物不過癮,從博物館驅車20分鐘,還可以體驗一回“穿越時光之旅”。在合浦縣海絲首港景區,極具故事感的全景交互沉浸式體驗令人仿佛置身於兩千多年前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夜幕下的海絲首港景區。 人民網記者 嚴立政攝

海絲首港是北海文旅項目的“頭號工程”,建設初期,項目企宣負責人許承榮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讓文化說話”。彼時,合浦始發港早已不復昔日的繁華,入海口一片荒涼。為了找尋兩千多年前漢代海港的模樣,他與團隊多次前往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參觀學習。

“最終,我們找到了海絲首港的文化之根,是一種開放包容的歷史底蘊。”許承榮說。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海絲首港景區裡舟楫往來、商賈雲集,好不熱鬧。行走間,隨處可以發現蘊藏在場景設計中的“海絲”印記。

“你們瞧,這盞路燈的造型就是源自我們的‘鎮館之寶’羽紋銅鳳燈。”林娟說。

來自湖南的游客劉女士與女兒並肩坐在岸邊的石階上觀看表演。1米外,一場近身戲劇“珠還合浦”正在上演。“這些演員真敬業,哪怕走遠了,神情儀態依然在戲中。”她感嘆道。

這是海絲首港《水與火之歌》全景交互式實景演藝的一部分。上百名人物角色、500多個故事線貫穿景區內的街區與商鋪,使游客能夠沉浸式感受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漢代海港。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快樂很美好的地方,我喜歡這裡的人們。”西班牙演員克勞迪亞自2021年就在此工作,如今已表演約450場。

通過漢韻建筑、全景交互式生活港、商業演藝“三者合一”的運營模式,海絲首港景區帶動區域旅游、文化、生活融合發展,逐步成為北海旅游新標杆。

“我們正在建設環廉州灣海上航線,開發北海北線旅游路線,把市區的游客通過航線帶到首港景區,打造全域旅游的北海樣板。”許承榮說。

促活產業鏈,讓古韻煥發出新生機

近日,北海貝雕博物館裡,一幅名為《“一帶一路”》的貝雕作品吸引著往來游客。

來自北京的賀女士正帶著孩子邊參觀邊講解背景知識。“這次來到北海,讓我對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又有了新的認識,這裡擁有歷史悠久的始發港,可以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開始。”

林日光(右)正在打磨貝殼。 人民網記者 覃心攝

年過古稀的貝雕技藝傳承人林日光是這幅作品的制作者之一,回憶起創作歷程,他感慨萬千:“我們從‘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選取了23個有代表性的城市作為畫面的主要題材,6位工藝大師用了900多公斤貝殼材料,歷時5個多月才完成。”

近年來,北海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加強北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行動方案》﹔將歷史文化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頒布實施《北海市合浦漢墓群保護條例》等﹔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將“文化北海”建設作為一項鑄魂工程常抓不懈。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北海帶來了新機遇,依托“海絲”文化,北海濱海文旅產業活力強勁:銀灘景區以新面貌、新業態展現新魅力,晉升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潿洲島實力圈粉,成為全國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上榜全國首批“和美海島”﹔銀基水世界、高德古鎮、合浦烘焙小鎮、康樂旅游港、海上絲路文化遺址公園等成為新晉旅游打卡點﹔僑港小鎮“晝夜聯動”,精彩演繹僑鄉風情﹔老城歷史文化旅游街區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幾經發展,“絲路古港,潮美北海”的城市品牌享譽全國,慕名而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今日的北海,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海絲”故事不止於歷史的浩渺煙塵,在這座依海而生的城市裡獲得新的演繹,成為“向海而興”的生動注腳。

(責編:曹淼、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