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一扣中的創新之路(品牌論)

極具民族風格的圖案和配色、質感柔軟細膩的毯面、精美絕倫的制作工藝……當一塊藏毯呈現在眼前時,你一定很難斷定它到底是一件生活用具還是一件藝術品。
藏毯的制作技藝傳承了上千年。早在新石器時代,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居民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編織文化。據史料記載,3500年前,游牧部落已經能熟練地編織毛布,制成衣服和被子來御寒。這些編織技術一代代傳承下來,形成了沿用至今的藏毯編織技藝。在融入深厚的藏族文化后,藏毯從單純的日用品邁入藝術品的殿堂,藏毯織造業也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如今,藏毯不僅“飛入尋常百姓家”,還走出國門、遠銷海外。
藏毯產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傳統藏毯多為手工作坊式生產,制作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較高。面對成本低、批量生產的機織地毯沖擊,不少藏毯企業訂單萎縮,陷入虧損。過去幾年,受疫情因素影響,酒店等場所接待游客減少,地毯更新需求放慢,藏毯市場也一度低迷。
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倒逼著藏毯企業通過創新來贏得主動。在一絲一扣的編織中,一批代表性藏毯企業帶動產業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傳承發展古老技藝,提升“科技范兒”。
為了讓古老技藝更好地走進現代生活,一些藏毯企業將現代地毯編織手法與手工槍刺編織技藝融合,在藏毯上運用特殊材料和特殊工藝,使產品從最初的手工編織藏毯,延伸到機織地毯、手工槍刺地毯、熒光毯等多種形態,逐漸告別最初的批量化生產和傳統營銷模式,開啟了數字化生產方式。通過吸納先進編織工藝、創新圖案設計,一批成本更具優勢、做工優質、圖案精美的機織藏毯走俏市場。
滿足個性需求,做足“時代范兒”。
根據客戶的喜好和裝修風格,設計搭配相應的地毯圖案和材質,並且按照實際尺寸進行定制……一些藏毯企業生產已從大規模制作邁向個性化定制,以滿足不同客戶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甚至針對現代人綠色環保等家裝需求,利用新技術研發出能夠有效抗菌抑菌、具有阻燃性能的藏毯新產品。
放眼海外市場,彰顯“國際范兒”。
從迪拜雙子塔到萬豪酒店、從拉斯維加斯到嘉年華游輪……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來自中國的藏毯成為一抹亮眼的風景。憑借著近年來在產品的功能、設計、工藝和標准等方面不斷創新,藏毯的“國際范兒”越來越濃,已成為許多國外客戶採購地毯的首選。
藏毯是中國民族傳統工藝的瑰寶。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相輝映中,在經緯線間的穿梭中,藏毯產業進行了一場創新之變,不僅讓跨越千年的傳統技藝迸發出新的活力,也為中國其他民族傳統工藝的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