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庫區氣象新 三峽后續工作讓水清業興人富

歐陽易佳
2023年10月17日15:0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曾經存在安全隱患的岸線變身為“濱水走廊”,吸引南來北往的游客駐足﹔示范河湖創建讓鄉親們吃上了“生態飯”,不再為致富門路發愁﹔實施老街改造留住城市原生態,清冷的街巷重現繁華景象……

2011年,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后續工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加強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將水庫水域、消落區、生態屏障區和庫區重要支流作為整體,綜合採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削減庫區入庫污染負荷等措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十余年后續工程建設,再現河湖安瀾秀水長清的壯麗畫卷。水利部門圍繞三峽后續工作規劃目標任務,促進三峽移民安穩致富、加強庫區生態環境保護、有效防治庫區地質災害,持續推進三峽庫區高質量發展,庫區面貌日新月異。

重慶市豐都縣龍河全貌。受訪者供圖

重慶市豐都縣龍河全貌。受訪者供圖

消除隱患 地災防治顯成效

金秋時節,江風輕拂,綠水拍岸,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的臨江客運碼頭舊貌換新顏。經綜合整治后的長江岸線披上了由穩定堅固的預制混凝土塊制成的“外衣”。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庫岸防護,防止江水長期浸泡岸線后導致土質鬆軟,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西沱鎮鎮長唐劍指著一塊塊錯落有致排列的預制混凝土塊說。

西沱鎮地處長江南岸,因鹽運而興盛,是“巴鹽銷楚”的重要起點之一。三峽水庫蓄水后,西沱鎮老街被淹沒達600米,長江在西沱段形成“平湖”景觀,南來北往的旅客經常在此駐足,但庫岸侵蝕坍塌、沿江道路狹窄坑窪等安全隱患,威脅著西沱鎮沿長江庫岸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8年10月,在三峽后續專項補助資金的支持下,西沱鎮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正式啟動,於2020年10月建設完成,包括庫岸治理2.39公裡、沿江道路3.30公裡以及市政、景觀配套工程。

石柱縣水利局局長劉學彬說,“工程完工后,不僅保護長江西沱段沿岸,修復庫岸消落區生態環境,而且營造了優美的景觀效果,成為展現西沱古鎮歷史文化特色的濱水走廊。”

自三峽后續工作實施以來,國家累計支持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資金111.83億元,一大批滑坡、崩塌、危岩體、塌岸和移民遷建區高切坡得以有效治理,湖北巴東縣黃土坡滑坡等人口整體避險搬遷,徹底解除了地質災害威脅﹔同時,通過建設高切坡的群測群防站點、專業監測站點,開展地質災害體專業監測、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等措施,不斷完善監測預警體系,10年間成功應對多次區域性特大暴雨導致的重大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自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以來,連續20年三峽庫區未因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水利部三峽工程管理司副司長王治華表示,“庫區地質安全得到保障,防災減災成效顯著。”

建成后的西沱鎮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局部。受訪者供圖

建成后的西沱鎮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局部。受訪者供圖

助力振興 庫區民生得改善

小橋流水潺潺,青石曲徑通幽,走進豐都縣三建鄉綠春壩村保家樓院落,一個個古色古香的小院掩映在鮮花翠竹叢中。

“要不是龍河整治,哪有這麼好的光景。”民宿“花澗小廚”負責人彭紅娟感慨,保家樓過去是個沒住幾戶人的破舊院落,隨著龍河豐都段示范河湖創建,河湖變美、環境升級,傳統村落迎來了新生。

綠春壩村原是豐都龍河河畔的一個貧困村。2019年,龍河豐都段被列入全國首批17條示范河湖建設名錄,投入三峽后續工作資金7997萬元,先后實施多項河湖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當地也持續完善配套設施,積極發展鄉村旅游。

青山綠水引客來。彭紅娟正是在2019年看重保家樓的旅游潛力,毅然投資400萬租下保家樓3個院子開辦“花澗小廚”民宿。經過精心改造、設計,自民宿開業以來,彭紅娟的年收入達200多萬元,不但帶動周邊16家農戶開起了農家樂,每年還拿出3%利潤給村民分紅。

解決移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一直是三峽后續工作的著力點。在移民搬遷安置大鎮——石柱縣西沱鎮獨門嘴村,村民譚小平擰開自家水龍頭,笑容滿面:“現在水質感覺比以前好多了。”譚小平家自來水的變化,得益於西沱片區(西沱鎮)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

建成后的西沱鎮水廠。受訪者供圖

建成后的西沱鎮水廠。受訪者供圖

過去,西沱鎮水廠水源由敞開式渠道引入場鎮,明渠沿途不時出現居民取水洗衣服、洗菜甚至取水灌溉等現象,存在飲水安全隱患。2020年,西沱鎮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納入三峽后續項目庫,得到后續專項補助資金5132.83萬元的支持。項目今年完工后,原水由輸水管道直接輸送到水廠,解決了長期以來飲水受污染問題﹔水源環境和水質優化也得到有效保障,實現了城鎮與農村供水同速、同場、同價、同質的“四同”局面。

清澈的自來水滋潤群眾心田,三峽后續工作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做出積極貢獻。“在三峽后續資金的牽引帶動下,庫區產業健康發展,庫區經濟總量持續攀升。”重慶市水利局三峽庫區工作處處長趙剛說:“2022年,重慶市庫區15個區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3087億元增加到11525.9億元,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10多年來,三峽后續工作錨定庫區移民安穩致富目標,支持農村移民安置區精准幫扶項目907個,支持城鎮移民小區綜合幫扶304個,支持生態工業園建設項目128個……數據顯示:2022年三峽庫區城鎮移民、農村移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分別較上年增長5.72%、7.20%。

保護文化 歷史文脈有傳承

一條蜿蜒曲折的三米多寬街巷,時而撞見東門城牆、東坡梯子、白公祠等文物古跡,時而撞見川劇院、理發店、錄像廳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店鋪,讓行人瞬間有時光倒流之感。

“通過實施三峽留城修繕保護工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相結合,最大限度還原了‘三峽風、煙火氣、忠州味’。”忠縣縣委宣傳部部長秦海峰說。

重慶市忠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心,設城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三峽留城·忠州老街位於忠縣城區中心,面積約0.5平方公裡,是三峽工程蓄水后留存的半座原貌縣城,也是目前重慶長江流域規模最大的巴渝特色山地民居街巷。

2020年3月,三峽留城·忠州老街項目啟動,其中子項目三峽留城修繕保護工程得到三峽后續專項補助資金0.84億元的助力,為項目的完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的忠州老街實現“修舊如舊、建新如舊”,游客紛至,煙火氣濃郁。

三峽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三峽歷史文化,既是對過去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責任。10多年來,三峽后續工作推動生態屏障區地面文物保護、歷史文化名鎮街道風貌整治等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實施,消落區地下文物考古發掘保護取得重要進展,地市級博物館體系不斷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和傳承條件極大改善。

水利部三峽工程管理司司長阮利民表示,“十四五”期間,水利部門將圍繞更好地實現三峽后續工作規劃戰略目標,以“保安全、惠民生、促發展”為主線,推進三峽庫區高質量發展,保障三峽工程長期安全運行和持續發揮綜合效益,不斷提升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責編:孫紅麗、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