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大國重器”向綠而行

焦磊
2023年10月25日14:3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首艘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甲醇雙燃料動力綠色船舶在廣州南沙交付離廠、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並網發電、世界首台綠色盾構機“中鐵1237號”在鄭州中鐵裝備成功下線……今年以來,我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斷進行探索,涌現出一批原創性綠色化發展成果。

加推快進產業綠色化轉型,正日益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當前,圍繞“雙碳”目標,各行各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發展新興綠色能源產業,並把握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新機遇,積極尋找與綠色經濟的契合點,為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刻畫了更優圖景。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培育壯大綠色轉型新動能

推動綠色轉型,科技創新是主引擎。近年來,錨定綠色低碳主攻方向,牢牢抓住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大國重器”綠色升級的重要抓手。

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關鍵領域,交通運輸排放約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方面。

5月28日,C919國產大飛機迎來商業航班首飛。圖片來源:人民圖片網

5月28日,C919國產大飛機迎來商業航班首飛。圖片來源:人民圖片網

今年5月,C919國產大飛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目前,C929飛機也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中國商飛C919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日前表示,C929飛機將採取一系列手段降低碳排放。“C919相比老款的同類機型能夠降低碳排放12%—15%,C929則提出更高的設計目標,要降低碳排放60%。”

吳光輝介紹,C929採用低油耗、低噪聲、低排放的綠色設計理念,將採取一系列手段降低碳排放。例如,採用綜合模塊化航電技術減輕機載設備重量﹔採用新一代超臨界機翼、變彎度機翼等先進氣動技術,提升氣動效率﹔將先進復合材料用量提升至50%以上,減小飛機結構重量﹔採用高涵道比低噪音的渦扇發動機以及廣泛應用生物燃料,來實現更低巡航段的油耗等。

揚州中遠海運重工建造兩艘700TEU級純電池動力集裝箱船,為世界上首制長途運輸的大型純電池動力船舶﹔招商局金陵鼎衡自主研發的船用燃氣供應系統已投產,將比常規燃油動力船舶減少20%以上的碳排放……作為國際貨物貿易的重要運輸工具,大型集裝箱船過去靠“吃”燃油作為動力。如今,這些大家伙們正轉向使用甲醇、氫氣、氨等綠色燃料作為動力。

翻看綠色船舶下水成績單,技術創新成為“頂梁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自主研發建造的4.99萬噸甲醇雙燃料化學品/成品油船首制船,配備甲醇雙燃料驅動系統,可以採用燃油、燃油水合物、甲醇、甲醇水合物4種燃料模式驅動,排放情況滿足IMO最高等級排放要求,最高可減少75%的碳排放﹔中國船舶滬東中華造船廠的一艘13000箱的雙燃料集裝箱船,除了使用傳統的石油燃料,還引入了液化天然氣,可以直接降低28%以上的溫室氣體的排放。船頭的船艏防風罩可以有效降低船舶行駛時的風阻,通過減少燃料消耗從而達到減少碳排放。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全年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佔總訂單的49.1%,創歷史最高水平。

發展新興綠能產業 把握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機遇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新興綠色能源產業是主戰場。在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的同時,綠色產業也成為助力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9月初,安裝在福建區域海上風電場的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充分利用台風,實現24小時滿功率運行,單日發電量達38.41萬千瓦時,刷新世界紀錄。浩蕩的海風與風電大國重器實現了“雙向奔赴”

這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每年可輸出超6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相當於節約標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

據統計,目前全球市場上近六成風電設備產自我國,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57.6吉瓦,我國累計裝機容量達30.51吉瓦,佔全球市場份額的53%,我國風電設備出口快速增長,累計出口容量1193萬千瓦,已覆蓋49個國家和地區。

我國制造業規模佔全球比重近30%,是穩定經濟增長、保持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力量。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可以進一步釋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潛力。

智能制造為傳統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新思路,在提升產業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減碳降污,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定子沖片綠色數字化車間的智慧大屏。人民網 焦磊攝

定子沖片綠色數字化車間的智慧大屏。人民網 焦磊攝

在四川德陽,東方電機有限公司以智能制造為目標,著力建設數字化工廠,推動生產制造向綠色低碳轉型,先后建成行業首個定子沖片綠色“無人車間”,大型清潔能源裝備重型制造數字化車間,定轉子線圈、磁極數字化車間等。其中,定子沖片綠色“無人車間”將定子沖片產量從9000噸提高到15000噸,人均產出提升620%、能源利用率提高56.6%,產品產出能耗大幅降低,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該車間管理人員介紹,車間積極擁抱5G、互聯網、物聯網、機器視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數字化運營管理,實現了生產操作無人化、生產數據驅動化、生產控制智能化、生產產品綠色化。

(責編:申佳平、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