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 精提升”:各地深挖紅色文化資源提升旅游品質
文旅產業一頭連著國民經濟,一頭連著人民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當下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文旅產業催生出新業態、新消費模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新特點。其中,得益於各地通過多種方式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增強了游客的體驗感,紅色旅游呈現出多元化、融合化的發展態勢,不少紅色旅游和研學目的地游人如織。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紅色精神是挖掘紅色文化內涵的重要內核,也是創新紅色旅游與地域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結合的重要基礎,各地要通過系統化改造將紅色旅游所蘊含的精神力量體現出來,將最生動、感人、啟迪人的紅色故事挖掘出來,讓游客參觀之后能夠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深受紅色故事的感染,精准提升紅色旅游品質。
在浙江省平陽縣,山門鎮投入855萬元推動浙南革命抗戰舊址群提升工程建設,包括室內裝修、智能化以及雕像藝術創作、場景藝術創作、藝術畫作創作等布展工程,讓紅色精神“活”起來。山門鎮還在紅色文化旅游的基礎上,以山水為依托,打造了藍莓採摘、紅豆杉生態茶園觀光等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實現從“看風景”到“富口袋”。其中,作為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大屯村依托於浙南閩北古村建筑風格和百年人文自然村落風貌,開展“大屯北上那年特色民宿工程”,將紅色旅游、生態旅游與傳統古村落相融合,在探尋傳統古村落中,重溫歷史,賡續紅色基因。
在河南信陽,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全域游”,唱響“紅色游”,提升“綠色游”。其中,信陽光山縣依托大別山地區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大別山干部學院、何家沖學院、黃湖農場青少年教育研學基地的紅色教育功能,積極探索“革命紀念地+鄉村振興”發展模式,以紅色教育示范點(村)建設作為載體,推動紅色教育、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等融合發展,把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強村富民的綠色發展優勢。
在貴州遵義,匯川區按照“以紅帶綠、以綠托紅、紅綠結合”發展思路,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旅游獎扶機制,促進“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農業”等融合發展,逐步形成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同時,抓住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大機遇,挖掘轄區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婁山關景區為引領的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並通過“旅游+”模式,打造集紅色、生態等特色文化為一體的產業格局,促進紅色旅游、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相融合,大力推動紅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所正師職研究員陳力在人民網於河南省信陽市舉辦的文旅文創發展交流會上建議,在紅色培訓、黨性教育基地、研學活動等方面發展紅色旅游,促進紅色旅游事業發展,打造獨特的信陽紅色旅游品牌,提升文旅品牌的政治價值。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旅游體驗作為一種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來說,精神滿足沒有止境,因而旅游項目十分講究創意和創新,且貫穿始終和持續不斷,這也倒逼各地根據資源稟賦另辟蹊徑挖掘紅色文旅資源,並借助當下的智能新技術拓展紅色旅游的寬度,激活區域挖掘產業深度、提高力度的不竭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