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寫在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之際:一泓碧水潤北國 千年運河煥新生

歐陽易佳
2023年11月15日10:0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從長江下游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引長江水,打通了長江干流向北方調水的通道,構建了長江水、淮河水、黃河水、當地水優化配置和聯合調度的骨干水網,綴連起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一路向北穿過黃河輸水到達山東北部﹔一路向東到達膠東半島。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通水10年來,東線一期工程累計抽引江水400多億立方米,調入山東省水量61.4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南水北調東線沿線受水區缺水問題,受益人口超6800萬人。

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成為超6800萬人的供水生命線

“在沒有飲用長江水以前,人們喝地下水,含氟量大,村民普遍有黃牙病、腳后跟疼。自從南水北調工程過來后,用上了長江水,長江水的口感好,沒水垢,作物生長好。”說起南水北調,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郝王庄鎮龐庄村的張金雲忍不住打開話匣子。

武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海河流域衛運河下游,引黃末端。2015年底,長江水從南水北調東線大屯水庫工程進入自來水廠,武城擁有黃河水、長江水“雙水源”供水縣。

“供水量有了保障,為農業灌溉節省了黃河水,更保証了全縣居民的飲水安全。”武城縣委書記張磊說。南水北調改變了千百年來本地人飲用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據了解,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主要是為黃淮海平原東部和山東半島補充水源,2016年3月10日,東線一期工程調引長江水到達山東省最東端威海市,規劃供水范圍全部覆蓋,為江蘇、安徽、山東3省的23個地級市和其轄內的101個縣(市、區)補充城市生活、工業和環境用水,兼顧農業、航運和其他用水,惠及沿線超6800萬人。

提供生活保障水和生產必需水。工程通水以來,安全平穩運行,完成各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有效緩解了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

數據顯示,受水區內城市的生活和工業供水保証率從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蘇皖兩省受水區農業供水保証率大幅提高,長江∼洪澤湖段基本可以達到95%,其他區段也可以達到75%∼80%,比規劃基准年提高了20%∼30%。

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靚麗風景線

“泗水縣,窮光蛋,碗裡端著地瓜蛋,腳下踩著石頭蛋。”一句當地流傳的民謠是20世紀80年代對濟寧市泗水縣地薄人窮的真實寫照。

為保障南水北調水質,2020年山東省泗水縣將生態環境治理與鄉村振興結合,實施山、水、林、田、路、村綜合治理,探索山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模式。如今的泗水縣山頂鬆柏戴帽,山腰果樹纏腰,山溝層層攔蓄,山下高效農業。

泗水縣水利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丹介紹,泗水縣以發展生態產業來保持流域內水質穩定,保障了入泗河的國控斷面水質達到了Ⅱ類水標准。

據了解,山東省實施完成的濟寧市南四湖濕地保護恢復項目,治理水域2000畝,全面消除整治區劣五類水體,使流域內南水北調干線的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

助力沿線生態復蘇。東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向沿線生態補水約11.9億立方米,工程受水區的水域面積總體呈增加趨勢,水域面積由1萬平方公裡增加到1.5萬平方公裡,面積佔比由6%增加到8%,水庫坑塘面積增加明顯,林草地面積增加了126平方公裡。

相關負責人介紹,東線一期工程增加了沿線河湖水網水體流動力,改善了江蘇段裡下河腹地水質,助力白馬湖等湖泊退圩還湖,助推徐州境內潘安湖、安國湖、大沙河西等生態濕地建設。裡運河、中運河、古黃河等干線和支線河道被打造為風景秀美的城市景觀河道,淮安市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稱號,“煤都”徐州市依托碧湖、綠地、清水打造成為宜居的綠色之城。

在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油坊口村有一口六百多年的古井,村裡40歲以上的老人大都喝過古井水。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受地下水超採、大運河斷流、干旱等因素影響,這口古井逐漸干涸,隨著河北省地下水壓採治理和南水北調工程補水,古井在干涸近40年后復涌清水。村委會主任霍燦福介紹:“2018年古井開始重新有水,水位慢慢上升,2022年5月,水位最高時距離井口兩米。”

古井復涌只是東線一期工程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南水北調輸水沿線已經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靚麗風景線。

暢通南北經濟循環 成為國內第二條“黃金水道”

東線一期工程發揮水資源戰略配置作用,解放京杭大運河運力束縛,釋放山東、河北等省市潛在優勢資源要素生產能力,實現南北之間各類資源和經濟要素的優勢互補、暢通流動。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井書光介紹,2002年,京杭大運河被納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22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受益於東線一期工程的水量保障,目前京杭大運河的全年通航裡程達877公裡,大大提高了區域水運能力,成為國內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據了解,東線一期工程在江蘇境內新開河道17.96公裡,改善航道92.45公裡,提高了金寶航道、徐洪河等一批河道的通航標准和通航等級,徐洪河由5級航道提升為3級,金寶航道由6級航道提升為3級。

數據顯示,蘇北運河2013年貨運量2.72億噸,2022年貨運量達3.39億噸,年均增速2.5%。金寶航道的貨運量由工程建成前年平均約200萬 噸左右提升到400萬噸,徐洪河線則由年平均航運量約100萬噸左右提升到250萬噸。

井書光介紹,山東境內打通了兩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裡程62公裡,將東平湖與南四湖連為一體,京杭運河韓庄運河段航道已由3級航道提升為2級航道,梁濟運河段已具備2級航道的過航能力,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濟寧段主航道長210公裡,通航裡程和運力在京杭運河沿線城市中排第一位。

新建成的濟寧市梁山港迅速發展成為京杭大運河上“西煤東輸、北煤南運、南貨北調、集裝箱運輸”的大型航運物資集散地,2000噸級貨船、萬噸級船隊可從梁山港直達長江,有18個2000噸級泊位,是江北最大的內河港口。濟寧市以運河為軸通過借水賦能,目前建立了7座內河港口,形成物流加工、船舶制造、高端裝備等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國內一流的“內河經濟新廊道”,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可以說,正是南水北調東線的泵站群,催生了運河沿線的港口群。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10年來,為我國東部地區率先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水安全保障,繪就了工程受水區一幅又一幅綠色畫卷,讓沿線人民享受到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福祉。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