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我國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

我國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又迎新進展。日前,人民銀行會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審查批准“萬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事網聯公司)提交的銀行卡清算機構開業申請。11月17日,人民銀行向萬事網聯公司核發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証。
據了解,萬事網聯公司是萬事達公司(MasterCard)與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共同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獲得行政許可后,萬事網聯公司可在我國境內授權成員機構發行和受理“萬事達”品牌的人民幣銀行卡。
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要繼續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有序推進銀行卡清算市場准入工作,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完善銀行卡清算機構監管機制,促進支付行業高質量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批准境外銀行卡清算機構進入我國市場,有利於構建有效競爭、合理穩健的銀行卡清算市場結構,深化我國支付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的開放,意味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了金融基礎設施開放的階段,這將推動我國境內支付清算市場更好地遵從國際規則、提高服務水平、防控金融風險,對於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除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外,近年來,我國金融服務業市場准入大幅放寬。記者梳理,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推出50多項金融業開放措施,外資來華設立各類金融機構110余家。同時,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深化。一方面,債券通、北向通與南向通、互換通先后落地,既擴大並豐富了投資渠道,也提供了更便利的風險管理工具。另一方面,金融市場系統性和制度性開放進一步擴大,在發行交易、登記結算、評級等方面,為投資者提供更大便利。數據顯示,2023年9月末,境外機構持有境內股票、債券等人民幣金融資產規模合計9.3萬億元。
外匯領域,在全國實施跨境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賦予銀行更多審核自主權,便利優質企業外匯結算,支持貿易創新發展。截至2023年9月末,全國已累計辦理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超427萬筆,金額超1.9萬億美元。支持承包工程企業境外資金集中管理,幫助企業有效盤活境外沉澱資金,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此外,我國持續推進金融業開放新措施的修訂和制定。例如,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資本項目業務數字化服務,推動銀行通過“網上辦”“遠程辦”方式為機構、個人等主體便捷高效辦理資本項目外匯和跨境人民幣業務。
董希淼告訴人民網記者,深化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加金融產品和服務多元化和多樣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有助於改善我國金融業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培育形成競爭新優勢,促進開放型經濟的增長動能轉變、發展方式轉變,引領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要持續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支持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境內設立更多機構,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強與中資金融機構合作,更好地融入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大勢。
“我國金融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需要強化與國際接軌,提升金融監管,也需要進一步從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市場准入,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等方面開展工作。”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擴大開放有助於豐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服務,借鑒吸收國外金融發展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人民網記者說,深化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要加快推動監管規則與國際接軌,建立公平、透明、規范的市場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另一方面,也要維護好金融安全與穩定,提升風險防控和化解能力,確保金融管理能力與開放水平相匹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