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企業主導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作為促進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應打通科技成果供需雙方的匹配渠道,建立以企業為主導、需求為牽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科學家更好地服務企業家,推動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演化。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強調,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這為我們進一步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指明了總方向。
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作為促進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應打通科技成果供需雙方的匹配渠道,建立以企業為主導、需求為牽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科學家更好地服務企業家,推動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演化。
亟須打通科技成果的供需兩端
《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6.7%,其中企業為48.1%,高校為3.9%,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度成為當務之急。
從科技成果的“供給端”看,高校、科研院所現有科技成果距離滿足經濟社會的產業化需求還存在一定距離。高校院所開展的基礎研究大多面向前沿領域,從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制有待完善﹔一些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仍處於論文或實驗室驗証階段,尚無法直接應用於產業﹔受高校、科研院所的評價機制影響,科研人員的成果轉化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激發。
從科技成果的“需求端”看,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直接承接者,想要找到的是成熟的、可以直接轉化為產品的技術。但技術需求往往涉及企業的核心商業機密,企業不願輕易對外透露,而高校、科研院所運行機制相對自成一體,企業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運行機制進而有效溝通的成本過高,降低了企業從高校、科研院所尋找科技成果的積極性。因此,如何打通高校和企業的溝通隔閡,建立起互信互利的信息對接渠道,至關重要。
讓企業當好“出題人”和“閱卷人”
企業是最貼近市場、最清楚問題的,知道什麼樣的產品是市場歡迎的,因此要從制度上確立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以企業為主導、以需求為牽引開展研發活動,這樣獲得的科技成果才能被產業端所接受,從而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良性循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具有實施成果轉化的迫切需求。企業要確保在競爭中不被淘汰,最重要的是持續推出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對於廣大企業而言,無論願意與否,都必須參與更高層次的競爭才能生存,最高效的路徑便是通過實施成果轉化,從根本上奠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是企業具有促成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隨著產業技術的復雜度日益提升,單項科技成果或專利技術難以獨立形成產品,需要多項技術整合成技術包,並通過批量生產實現規模經濟效應,才能形成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掌握人力、物力、財力、人才、管理數據等創新要素,能夠高效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三是健全的法律制度為企業實施成果轉化保駕護航。企業法律制度對企業設立、資本管理、治理體系等均有完善的規定,在利益分配、風險承擔、權責利判定等方面清晰明了,為企業積極實施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不斷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也為企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解決了后顧之憂。
以多元協同式機制促進轉化
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不匹配,需要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端”“供給端”“服務端”三端同向發力,加快構建企業為主導,多元協同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一是“需求端”實施“有組織科研+有組織成果轉化”。堅持“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確立企業“出題人”“閱卷人”角色,探索龍頭企業“包干制”,由政企共同出資,賦予龍頭企業資金分配權、路線決定權、團隊組織權,牽頭組織開展企業需求類科研攻堅,推進研發、轉化活動一體化進行,真正從源頭上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建設面向高校院所和企業的概念驗証中心,構建科技成果評估、轉化、投融資、樣品開發等概念驗証服務體系。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產品首購首用﹔加強場景應用,為技術找場景、為場景找市場,推動新產品更快進入市場。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稅收優惠政策,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產品進行針對性補貼。
二是“供給端”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活產出動力。明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定位,對其教學、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工作做好區分,遴選出適應企業需求的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容錯糾錯機制,探索將科技成果單列管理,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范圍。建立合理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分配模式,平衡各方利益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醒“沉睡專利”,高校、科研院所依托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在一定時期內沒有轉化的,免費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開放。
三是“服務端”加快培育專業化服務市場。科技成果轉化不僅在供需資源方面具有無形化、非標准化、專業化等特性,在交易過程方面也具有匹配概率低、交易過程復雜、應用周期長、投入成本高等特性。要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成果轉化服務機構,作為鏈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政府的紐帶,將科技創新成果直接推向市場。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完善科技中介職業資格評定制度,將高層次技術轉移人才納入國家和地方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經紀的學歷教育。對於頭部技術經理人,可通過優惠募資吸納其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基金LP、支持其有限參股優質項目。圍繞市場需求,打造全國性或區域性的成果轉化數字平台,匯聚技術、項目、人才、服務等專業數據,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落地速度。
(作者系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廣州市科技局局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基金業自律新規:從業人員不得有炫富拜金及享樂主義等行為
- 人民網北京11月26日電 (黃盛)中國証券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日前修訂發布了《基金從業人員管理規則》(以下簡稱《管理規則》)及配套規則,細化了對基金業從業人員執業行為的禁止性要求和自律約束措施,壓實從業人員管理主體責任,並結合實際豐富了從業資格取得方式。 具體來看,《管理規則》明確了從業人員不得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欺騙、誤導、不公平對待投資者的行為﹔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商業賄賂,輸送不正當利益,利用職務便利為本人或者利益相關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不得有編造虛假、不良信息或者發布、傳播不當言論等損害職業聲譽、行業聲譽的行為﹔不得有干擾或者唆使、協助他人干擾監督管理或者自律管理工作的行為﹔不得有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敗壞社會風氣、違背公序良俗,奢靡炫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行為﹔不得有違背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或者法律、行政法規、中國証監會和中基協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