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高質量發展催生鄉村振興新活力

近年來,河南省虞城縣以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做活“三農”這篇大文章,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培育形成了五金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全國最大的薺菜(俗稱野菜)種植加工基地和芽菜生產基地,全國最大速凍蔬菜基地,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經濟發展邁出鏗鏘有力的步伐。
鄉村振興以產業育動力
“我們在這裡上班,離家近,農忙時候可以回家做農活,平時也不誤照顧家人,上個月我拿到4000多元工資。”11月22日,在虞城縣鎮裡堌鄉產業孵化園的毛刷加工車間,村民劉秀芝高興地說。
虞城縣把產業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以幫扶車間為突破,狠抓鄉村產業發展,按照“鞏固一批、提升一批、盤活一批、另起爐灶一批”的總要求,因地制宜發展壯大幫扶產業,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幫扶成效顯著。
圍繞主導產業鞏固一批。鋼卷尺加工是虞城縣的產業,年產量15億隻,佔全國市場的85%、佔全球市場的75%。虞城縣通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措施,不斷鞏固壯大主導產業。
依托特色產業提升一批。河南懂菜農業通過加強產業鏈,流轉群眾土地 11000 余畝,托管面積17000余畝,輻射帶動種植面積6萬余畝。虞城縣還強化品牌培育。全縣已累計認証“三品一標”農產品48個,5個農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証,180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自己的商標。
利用閑置資源盤活一批。脫貧攻堅期間,虞城縣建設了146個幫扶車間,目前利用率達 100%。另外,根據市場需求,由集體或社會投資興建的就業基地還有1200 余個,帶動就業人數7.6萬人左右。
另起爐灶發展一批。引導推進“一村一品”,突出鄉村特色,發展不同的庭院經濟。城郊鄉郭土樓村充分利用區域優勢,發展“大竹海旅游”,探索出了“村集體、村經濟能人、脫貧戶”三位一體的幫扶利益聯結機制。目前,村集體資產達 1800萬元,村集體年收入210 萬元以上。
“我們村緊挨著東沙河,河岸做了綠化和硬化,還裝上了路燈,環境好了,傍晚約上三五好友沿著東沙河健身、聊天,心裡別提多高興了。”虞城縣劉店鄉張庄村村民田在威說。
近年來,虞城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三個打造”推動落后農村向鄉村轉變,讓農村更有魅力。目前,完成無害化廁所改造3000戶,共計完成14.2952萬戶,累計打造“四美鄉村”157個,農村面貌正在悄然蝶變。田廟鄉結合梨園文化,形成“賞鮮花小院、游文化梨園”的特色品牌﹔喬集鄉劉樓村雜技文化村,被省評為特色文化村﹔城郊鄉郭土樓村、大侯鄉任樓村被中央九部委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店集鄉惠樓村、張集鎮林堂村、鄭集鄉褚庄村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李老家鄉劉庄村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產業發展以平台鑄實力
走進位於虞城縣產業聚集區內的河南喬治白服飾有限公司,員工們正在飛針走線,商丘保稅物流中心內更是車輛穿梭,虞城縣表面處理生態園內也是機聲隆隆……一派欣欣向榮的生產場面。
今年以來,虞城縣著力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以平台鑄實力,不斷推動二次創業,創新平台經濟,深度推進“政府+公司”模式,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目前,虞城高新區分別被認定為“國家級工量具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裝備制造產業園區”,並榮獲“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產業園區” “河南十佳發展戰略產業集聚區”“河南最具發展潛力開發區”等稱號。
虞城縣規劃建設的“一區十園”(一區:指虞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園:指五金生態城、表面處理生態園、食品工業園、高端裝備園、醫療健康園、彩印包裝園、電商物流園、人力人才園、大虞春秋文化園和綜合保稅區等十大“區中園”)。
栽下梧桐樹,鳳凰自來棲。虞城縣堅持項目為王,實施優勢再造,致力產業倍增,進一步推進項目建設,爭取項目超前完成當年目標任務,實現項目建設“全年紅”。
文化文旅以融合增魅力
一把剪刀、幾張紙、一雙靈巧的手,便能將花鳥魚虫、山水風光等形象用剪紙的形式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在虞城馬牧集老街,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多層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賈艷梅憑著一手精湛的技藝,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來圍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木蘭之鄉虞城縣是造字、造酒、烹飪、湯藥和教育“五祖”起源地,境內營廓遺址、南亳遺址、木蘭祠、伊尹祠、倉頡祠等景點星羅棋布,大虞春秋、蝸牛小鎮、馬牧老街等文旅文創基地讓虞城充滿古韻和鄉愁。
為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叫響“五祖故裡、木蘭之鄉”品牌,講好黃河故事,虞城縣以木蘭、伊尹文化為紐帶,以黃河故道生態旅游為依托,以鄉村旅游為載體,以全域旅游為主導,推動文化旅游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品牌,為虞城縣文旅融合發展增添了活力。
鄉村治理以孝善添活力
“咱恁大年紀啦,還能在一起同吃一碗飯,孝善大食堂暖在俺老年人的心窩上了,真感謝黨、感謝政府”。“別說,咱庄李鑫這孩子還真有孝心,出資出力,張羅嘞恁好,這菜做得真香……”在店集鄉花李庄村孝善大食堂內,來自全村110多名70歲以上的老人們歡聚一堂,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得很開心。
今年以來,虞城縣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通過黨建引領,開展“以孝治家”行動,縣委制訂下發了《虞城縣深入推進以孝治家、深化鄉村治理、強化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加強分類指導,強化工作督導,以孝治家工作在全縣得以快速推進。
虞城縣通過開展“以孝治家”行動,依托孝善大食堂,架起了鄰裡和諧的橋梁,改善了農村面貌,培育了新型農民,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推動了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使美麗宜居的鄉村風貌不斷彰顯,勤勞淳朴的鄉風文明程度不斷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王支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