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提出丙烷脫氫新機制 助力丙烯增產提效
2024年01月04日16:41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天津1月4日電(張建新、芳暉)日前,天津大學在丙烷脫氫制丙烯催化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向原料中添加適量的氫氣,即可在氧化物催化劑表面形成活性更強的金屬氫化物催化位點,提升丙烯生產效率。
相關成果1月2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化學》。
丙烷脫氫是目前我國第二大丙烯制備工藝,也是市場佔有率增長最快、最具前景的丙烯生產新技術。在此技術中,催化劑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丙烷脫氫工業普遍使用的催化劑包括鉑基和鉻基兩種,其中鉑基催化劑價格昂貴﹔鉻基催化劑雖然較為廉價,但其具有毒性,且飽受“結焦失活快”的困擾,反應十幾分鐘便需再生一次。丙烷脫氫所需的高溫會加劇反應過程中催化劑的結焦失活,也導致了對生產設備的極高要求,限制了設備生產能力。因此,在不降低催化劑活性的前提下抑制結焦以降低再生頻率,對於提升丙烯生產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天津大學新能源化工團隊提出了“金屬氫化物介導的丙烷脫氫反應”新機制:在丙烷原料中存在適量氫氣的反應條件下,金屬氧化物表面在反應過程中形成金屬氫化物活性位點。新產生的位點參與丙烷脫氫催化循環,在抑制焦炭產生的同時大幅提升催化本征活性,加快了反應進程。基於此,團隊開發了環境友好的負載型氧化鎵基催化劑及臨氫脫氫工藝,顯著提升了丙烷脫氫反應性能,實現優於國際同類產品的丙烷轉化率、丙烯選擇性及反應和再生穩定性。
近年來,天津大學新能源化工團隊探索形成“理性設計—精准構筑—應用引領”的催化劑研究范式,攻克了丙烯生產過程中的若干科學和技術難題,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高效丙烷脫氫催化劑及工藝專利體系,部分技術已進入產業化階段,對加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