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途經21處旅游度假區和261處濱海名勝古跡——

椰風海韻兩千裡 串珠成鏈一路通(經濟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線)

本報記者 趙 鵬 孫海天 韓 鑫
2024年01月05日0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示意圖。
  數據來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

  2023年12月,游客在海南環島旅游公路瓊海博鰲段的海邊。
  蒙鐘德攝(人民視覺)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正門嶺大橋。
  馮連軍攝(人民視覺)

  車過山頭,但見海岸線如弓,大橋好似弓弦,河流如箭奔涌向海。這是海南省萬寧市龍滾河大橋,也是海南省首座無背索斜拉橋——海南環島旅游公路8座特殊結構橋之一。

  這條長988.2公裡的環島旅游公路,架設142座橋梁,貫穿海南沿海12個市縣,將21處旅游度假區和261處濱海名勝古跡串珠成鏈,共計9類84段景觀,其中包括南山文化旅游區、大小洞天旅游區、蜈支洲島旅游區、分界洲島旅游區等4家5A級景區,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創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先導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自2023年12月18日全線通車以來,環島旅游公路車流涌動、客流如潮,這個元旦假期尤其火爆。沿途哪些美景令人印象深刻?對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有何意義?近日,本報記者沿著這條風景大道一路採訪。

  旅游路——

  處處美景,人在畫中

  過龍滾河大橋往北,環島旅游公路依山傍海而建,一路蜿蜒。經過正門嶺大橋,車輛仿佛行駛在崖壁之上,身旁咫尺就是茫茫大海。從橋上俯瞰,整個山欽灣盡收眼底。橋下不遠處,是著名景點燕子洞。環島旅游公路萬寧段全長96公裡,可謂一橋一風景。

  “海南處處是美景。但一直以來,景點分散、交通不便。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不能僅盯著一城一景,而是要著眼於發展全域旅游。”海南交投環島旅游公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環島旅游公路就像一根線,串起沿途近2000裡的海灘、濕地、田園、椰林等多種風貌景觀。一路驅車而行,人似在畫中游。

  在文昌木蘭灣段,30多台白色巨型風車沿著彎折的海岸線排開。風車悠悠轉動,海浪拍打礁石,移動攤點圍滿游客。“之前都是土路,隻有風車維護車輛進出。現在公路一通,美景一下就‘活’了。”環島旅游公路工程一工區項目副經理周景告訴記者。

  環島旅游公路的開通,帶火了自駕游。數據顯示,元旦假期,三亞、海口進入全國自駕旅游城市熱門榜前三,兩地租車訂單環比增長50%以上,近九成訂單來自外地游客。

  樂東黎族自治縣鶯歌踏浪驛站,是環島旅游公路沿線3個最早開業的重點旅游驛站之一。設計靈感來自黎族“船型屋”,游客在這裡能夠欣賞到當地鹽田“天空之境”的美景。元旦假期,驛站舉辦了客房免費住、茶飲免費喝等活動,吸引游客駐足。驛站策劃經理高淼忙得腳不沾地,卻是喜不自勝。

  來到儋州市峨蔓鎮,金黃鬆軟的沙灘不見,一抹深色映入眼帘。“這裡以火山岩景觀為主”,環島旅游公路五工區常務副經理劉旭介紹,“火山石堆積形成了原生態玄黑色海岸,別有風情。”總投資7億元的火山海岸驛站以“地球演變的海邊火山自然體驗地”為主題,已於2023年12月15日啟動運營。

  環島旅游公路的火熱,帶動了海南全島旅游業的蓬勃勢頭。這個元旦假期,海南全省接待游客達171.71萬人次,同比增長68.9%﹔旅游總收入達24.06億元,同比增長60.1%﹔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147%。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推出環島旅游公路自駕指南,不僅提供了海島人文、運動親海、自然探索、火山漁港等4種風格各異的主題玩法,還推薦了99種打卡方式、40個網紅打卡點、3種海島新體驗。

  環島旅游公路全線規劃觀景台、停車區共70處,目前45處觀景台已全部開放,21處停車區也已投入使用,剩余4處停車區將在2024年陸續建成投用。此外,公路的驛站、新能源補給站、智慧雲控中心等仍在加緊建設,未來公路聯網成片、景點串珠成鏈,將更好實現游客“進得來、慢下來、留下來”。

  民生路——

  出行便利,產業發展

  “通橋以后,交通越來越方便,我也能放心過退休日子嘍!”昌江黎族自治縣南羅村村民羊寅生說。

  過去,一條珠碧江橫在南羅村和儋州市鹽丁村之間。村民要去鄰村,得乘羊寅生那條3米多寬的渡船晃晃悠悠半個小時。轎車、貨車繞道環島高速,時間更久。

  如今,隨著珠碧江大橋順利合龍,車輛往返兩岸的時間由近2小時縮短為10分鐘。這座大橋由中鐵二局承建,長3072米,是環島旅游公路項目全線最長的橋梁。

  一橋飛渡煙波,通車取代擺渡,給村民出行帶來了真真切切的便利。

  “環島旅游公路建成,提高公路網運輸效率,有利於沿線市縣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三四工區片區負責人鄭永增介紹,環島旅游公路不僅是一條“旅游路”,更是一條“民生路”。路線規劃之初,沿線群眾就盼著改善出行、發展產業。

  “從臨高縣最北端的臨高角到儋州市最北端的兵馬角一段,海岸線曲折、海灣豐富。”中交二公局環島旅游公路項目黨支部書記楊濤說,這段路程既能讓游客欣賞河海交融的壯闊景色,又經過洋浦千年古鹽田、伏波廟等名勝古跡,“有很大的旅游潛力。”

  僅僅在兩年前,這片區域還沒有一條沿海公路,發展相對落后。龍豪村是臨高縣臨城鎮昌拱村下屬的自然村,毗鄰海南解放公園,距離臨高縣城僅有數公裡,與外界的連接卻僅靠一條狹窄的村道。漁獲出不去,旅游進不來。

  “2023年6月,環島旅游公路實現功能性通車后,村裡的海鮮、農作物有了更好的銷售渠道。”昌拱村黨支部書記王若羽說。如今,龍豪村村前還配套建設了2公裡騎行道,吸引不少從海南解放公園游玩歸來的游客。“村裡積極向文旅方面發展,已有20多戶村民有意願參與民宿開發。”王若羽說。

  環保路——

  騰地給樹,生態優先

  冬日暖陽下,澄邁縣大豐鎮紅樹灣的一片綠地上,3棵大樹靜靜矗立,離環島旅游公路僅有數米遠。3棵樹的樹齡都已超過百年,挂著古樹名木保護牌,四周拉起保護線。

  “最初的規劃路線覆蓋了這3棵老樹。最經濟的法子是移植,但會讓樹木承擔很大風險。”六工區副總工吳同國向記者介紹,“最終我們選擇了一個不經濟但環保的法子:變更原線路規劃,項目給樹讓路。”

  經過與海南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溝通,大豐鎮段的環島旅游公路主線旁移數米,避開了古樹,因此也多了10萬元的建設成本。“多花的是工程造價上的‘小錢’,算的是生態保護的‘大賬’。”吳同國說。

  澄邁“騰地給樹”,儋州則“為蛙修路”。

  驅車慢行,路旁蛙聲一片。環島旅游公路儋州段,公路下藏著一條寬、高均為2米的涵洞,全長22.5米。通道內,左側是混凝土台階,右側是水道,鋪著碎石塊。

  “附近有一片青蛙棲息地,生活著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虎紋蛙等蛙類。公路橫貫而過,可能會影響青蛙的遷徙和繁衍生息。”項目施工方中咨集團項目工程師邱鵬飛提議,“找一個辦法,讓青蛙安全‘過馬路’。”

  經過4個多月的實地踏勘、田野調查等,“蛙行道”的保護方案被敲定。“涵洞裡留了兩條路。平時,青蛙‘走’右側水路,沿著石塊通過。雨季的時候,就‘走’左側台階。”邱鵬飛說。

  這是環島旅游公路首條專門給兩棲動物通行的生態通道。通道外,項目方還根據青蛙習性,在濕地補種浮萍等水生植物,用碎石塊鋪設了一條500多米長的引導遷徙走廊。

  為蛙修路、為魚砌坡、為鳥留巢、為樹騰地……“要將生態優先的理念體現在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一棵樹、一隻小動物、一塊濕地都要精心呵護,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共生共融、和諧共處的生態綠帶,守護好海南的碧海藍天、綠水青山。”海南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興海說。

 

  本版制圖:沈亦伶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5日 02 版)

(責編:趙欣悅、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