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塔片區:數智升維城市管理“可觀、可感、可調度”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都提出以建設數字孿生城市為目標的規劃,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對城市治理與建設正在產生積極影響。如何充分發揮數字科技的賦能作用、把握城市空間尺度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規律、探尋當前數字政府發展的破局之策,從廣州塔的“海珠模式”中或許能夠看到未來實現數字社會的可能性。
作為地標性建筑,廣州塔每年吸引游客數千萬人次。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圍院式景區,廣州塔片區管轄面積達到1.65平方公裡,開闊且管理面積范圍較大,再加上擁有高密度人流量,以及片區的特殊性都對片區管理提出了挑戰。
據介紹,為有效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堵點、盲點,廣州市海珠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以數字孿生為核心基座,依托騰訊雲的雲計算、大數據、視頻AI等技術,建成海珠區首個數字孿生城市平台和全市首個以實用為導向的智慧城市孿生平台,實現了“可觀、可感、可調度”,有效提升廣州塔地區精細化管理水平。
搭建數字孿生新底座。平台通過該底座,再造了一個廣州塔片區數字孿生城市,大到如廣州塔、媒體港、海心橋等地標建筑物,小到如井蓋、消防栓、燈杆等城市設施部件,進行全面1︰1的3D數字還原,使三維虛擬場景與城市現實要素進行交互,實現了片區向數字空間的全息投影。同時,在這一基礎上,管理平台建立了集片區環境保潔、管理、交通、綠化養護等2019項景區體征指標和數據存儲池,實現片區視頻全域覆蓋、治理要素全類智能識別。
打造智能管理新引擎。平台建立了智能算法中台,構建片區治理的智能引擎,以“智慧”賦能治理,實現片區運行管理由被動應對到主動監測、智能預警的轉變:基於人口位置數據,實時掌握片區內客流和人群熱力分布,建立人流承載預警機制﹔通過分析片區客流的年齡、性別、出行習慣等數據,構建客流畫像,使片區在規劃設置公共服務空間、便民服務設施等方面更貼合群眾需求﹔通過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實現對片區內佔道經營、亂擺賣、亂拉挂、躺臥凳椅等高頻不文明行為自動分析預警和發出事件信息,指引工作人員快速前往處理。
此外,平台還接入了片區人流、客流、視頻監控、道路交通實況、天氣氣象等實時監測數據,建立人流承載、交通擁堵、氣象預警等預警機制,判斷當前警報信息背后所隱藏的更大風險或隱患,啟動相應的應急措施,實現城市運行管理由被動應對到實時監測、快速預警、主動預防轉變。
構建指揮調度新機制。基於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和高效的指揮調度能力,可對片區內監控視頻進行全時智能事件識別、自動分析預警,實現事件的自動發現、自主上報,圍繞“事件發生在哪裡、最近資源在哪裡、誰可以最快到達處置”實現快速調度、就近處置,提高片區管委會對管理區域內管理事件的發現和處置效率,並基於片區大人流管控需求,建立分級處置預案,實現片區平戰聯動機制快速轉換,推動安全保衛、治安防控、人流疏導、公共交通應急調度等多業務的功能整合、聯勤聯動及應急處置,實現7×24小時應急響應,健全片區事件及時發現、快速反應、迅速處理的長效管理體系,推進廣州塔片區社會治理科學化、精准化、智慧化發展。
“一網統管”服務城市運行,不僅是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理模式的重塑,未來海珠區將持續推進以現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